第73章(2 / 2)

贾华心头一颤,到嘴边的话只得硬生生咽了回去。

周瑜当即下令,命六千将士登城备战。

他的沉着与决断,稍稍振奋了守军士气,令慌乱的情绪逐渐平复。

唯有贾华暗自叹息,忧心忡忡。

就在这时,周瑜忽然想起一事,压低声音质问道:

“伯符不是命你护送乔家那人前来吗?她现在何处?”

贾华浑身一抖,额前冷汗顿时滚落,支支吾吾不敢直言。

周瑜脸色骤变,厉声追问:“乔家那人呢?到底在哪儿!”

周瑜麾下将领贾华低头认罪,面露惭色回禀道:

\"末将失职,未能保全乔家 **** 。\"

\"其车队遭刘军追击,想必已被刘玄德所获。\"

周瑜双目圆睁,整个人如遭雷击。

最担忧之事终究成真。

他未过门的妻子小乔,竟真被这无能部将丢失。

更可恨是落入刘备之手!

计略不及秦牧,城池遭刘备围困,如今连心上人都被掠去。

此乃毕生之辱!

周瑜额角血管暴起,再度遭受沉重打击。

怒气上涌,喉头一甜,\"噗\"地喷出鲜血。

夏口旧伤因此 *** 复发,竟是急火攻心呕血不止。

\"都督!\"

贾华大惊失色,急忙上前搀扶。

周瑜强撑身躯没有倒下,将残余血沫生生咽回。

\"扶我下城...动作慢些...绝不可让将士们察觉...\"

他迅速拭去唇边血迹,低声命令道。

贾华心领神会,假装耳语状,搀扶主将缓步离去。

城头守军多未察觉,军心得以安稳。

但远处。

年轻将领蒋钦与丁奉恰将一切尽收眼底。

二人默然相视,皆在心底发出无声叹息。

城外。

五万刘军已完成登陆。

刘备亲率步卒四面扎营,将柴桑围得水泄不通。

甘宁镇守水寨,文聘率舟师巡江。

深夜中军帐内。

柴桑城沙盘已陈列 ** 。

刘备站在沙盘前,背着手凝视城防布局,沉声道:

“军师料事如神,周瑜果然未弃城而走。”

秦牧走近沙盘,手指点向柴桑方位:

“他既决意死守,必是等孙策来援。但无妨——甘宁的水军已封锁长江,孙策援兵难渡。我军只需全力攻城,一月之内必取柴桑,斩周瑜首级!”

此言一出,众将战意高涨。黄忠抱拳 ** :

“战机稍纵即逝,请主公下令今夜强攻!”

刘备却看向鲁肃:“子敬熟知柴桑虚实,依你之见该如何用兵?”

鲁肃神色凝重,直言道:

“柴桑城墙经孙策亲自督建,坚固非常,粮草更足支半年。周瑜善用兵,六千守军可当数万之敌。若强行速攻,恐难如愿。”

这番话如一盆冷水,压下众将躁动。

刘备沉吟:“一月之期是否太紧?”

秦牧斩钉截铁道:

“北方曹操、袁绍即将决战,天下大势将定。我等耽搁不起!”

南方与北争雄,唯有水军稍胜一筹,其余皆不及也。

眼下主公最珍贵的便是时间。

唯有把握每寸光阴,抢占先机,方能逆转南北强弱之势!

柴桑一战,岂能耗费过多时日?

秦牧未拘泥于一城得失,而是将天下大势剖析于老刘面前。

老刘闻言顿悟,肃然颔首:

\"先生谋略深远,备自愧不如,此番点拨令人茅塞顿开!\"

\"不错,柴桑城必须在一月内攻克。\"

顿了片刻,他又问:

\"然则子敬所言有理,强攻一月破城确实不易。\"

\"莫非先生另有良策?\"

刘备深知秦牧性情,料其敢放言一月破城,必是成竹在胸。

秦牧微微一笑,看向鲁肃:

\"子敬曾提及,蒋钦与丁奉乃你举荐给孙策。\"

\"此前你代主公招揽二人时,他们态度模棱,并未明确拒绝。\"

\"如今主公大军压境,此等威势之下,足以令他们决断了吧?\"

众人闻言眼前一亮,纷纷望向鲁肃。

鲁肃恍然,方知秦牧早有意利用二将为内应。

\"先生神机妙算,肃拜服。\"

随即话锋一转:\"说服二人归顺确有把握,然二人官职不高,恐难掌控城门守备。\"

\"且其麾下兵卒有限,夺门恐非易事。\"

\"此计虽可行,却非万全之策。\"

鲁肃道出了心中顾虑。

在秦牧眼中,蒋钦的计划不过是效仿当年攻破樊城的故技重施。

以魏延为内应,抢占城门,引大军入城。

\"谁说我要他们夺取城门了?\"

秦牧意味深长地反问道。

鲁肃一时语塞。

秦牧直截了当地指向沙盘一处:

\"周瑜兵力不足,必重兵把守四门,城中守备自然空虚。\"

\"蒋钦二将虽兵少难夺城门,但烧毁粮仓绰绰有余。\"

此言一出。

鲁肃猛然醒悟,脱口道:

\"军师是要他们焚烧周瑜粮草?\"

\"城中断粮,军心必乱,柴桑不攻自破!\"

秦牧笑而不语,默许了鲁肃的猜测。

鲁肃再无迟疑,向刘备拱手道:

\"主公,此计实乃速破柴桑的良策,臣以为可行!\"

刘备也如释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