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2 / 2)

甲板上的江风掠过周瑜紧绷的面容。他忽然轻笑出声,将竹简甩在案几上。\"伯符何须忧虑?秦牧此计虽妙,却算错了两着。\"指尖划过地图上柴桑城的标记,\"韩当坐镇坚城,黄忠纵有万人不过蚍蜉撼树。\"

孙策拧眉看向江面,忽见周瑜袖袍翻卷间露出胜券在握的笑意。\"传令三军,转舵东进。\"周瑜佩剑锵然出鞘,\"待我们碾碎这支孤军,回头再取夏口不过探囊取物。\"

当夜千帆东去。周瑜 ** 楼船望台,西望的眸光刺破雾气:\"秦牧,这局让你半子又何妨?\"江浪拍打着他的战靴,\"待我与韩当会师之时,倒要看你还有何等妙计能阻我兵锋!\"

江陵水寨南岸。

刘备驻足河滩,检阅甘宁操练水师的成效。

由于汉水航道被夏口封锁,襄阳水师只得就地新建。战后收编的万余降卒与四百余艘战船,配以千名襄阳水军老卒,在甘宁统率下已初具规模。

\"甘将军真乃水战奇才。\"刘备抚须赞叹,\"短短月余竟将七千降卒 ** 得如此听令。\"

秦牧的视线却锁住下游江面:\"此时黄老将军应已抵柴桑,江东鼠辈想必正狼狈撤军。\"

急促的桨声打断谈话,斥候飞舟急报:\"孙策连夜撤兵,四万大军正向柴桑溃退!\"

众将顿时群情激昂。刘备拍掌大笑:\"子璟算无遗策,连贼军撤兵时辰都分毫不差!\"

诸葛亮却欲言又止。刘备打趣道:\"孔明,你师父总说你思虑周全。有何顾虑但说无妨。\"

秦牧含笑不语。这位年轻谋士的确需要补足杀伐决断之气。

这也使得诸葛亮的战术风格偏向稳健,擅长使用正统战法。

以弱小的蜀国实力,诸葛亮竟能在正面对抗中压制强大的魏国。

连司马懿都被他打出心理阴影,每逢蜀军北伐便避而不战,只敢据城死守。

在正统战法运用上,诸葛亮确实无人能及。

或许是性格原因,又或是蜀汉国力有限,诸葛亮几乎从不采用奇兵之计。

真正高明的兵法,应当奇正相济才能无往不利。

奇兵虽险,收效却大。

以弱胜强,仅靠正统战法岂能成功?

唯有出奇,方可制胜!

\"孔明但说无妨,主公英明你又不是不知。\"

秦牧顺势开导爱徒。

作为师长,他有意重塑这位高徒,扬其所长而补其所短。

\"师父教导的是。\"

\"亮以为,孙策虽撤夏口之围,但以周瑜之聪明,很快会识破黄老将军那路疑兵。\"

\"届时孙策必会回师再攻夏口。\"

\"留给我们的时间恐不足十日。\"

\"孙策四万大军二十日未破夏口,足见城坚将勇。\"

\"亮担心我军兵力,十日能否攻下夏口?\"

诸葛亮条分缕析道出顾虑。

刘备频频颔首,显然认同这番分析。

\"子璟这位高徒果然思虑周全。\"

\"黄祖虽遭消耗,但十日破城确实不易。\"

刘备亦心生犹疑。

\"若强攻难破夏口,何不将黄祖诱出城来...\"

\"诱出?\"

刘备抬眼望向秦牧,见其目光笃定,顿觉振奋。

\"军师已有良策?\"

秦牧近前耳语:\"主公可还记得汉水之战所擒的张允?\"

\"闲置多时,也该派上用场了...\"

刘备眉间阴霾渐散,喜色浮现:\"好个调虎离山!便依军师之计!\"

诸葛亮与众将暗自揣测,不知秦牧又献何等奇谋。

刘备未作详解,当即挥师东进。

两日后。

七千精锐抵近夏口,甘宁水军溯江策应。

后军两万余众分批而至,因兵力未足合围,刘备令全军沿南岸扎营。

夜幕垂落。

中军帐内灯火幽暗。

一袭囚衣的张允被押入帐中,伏地叩首:\"败将拜见明公!\"

昔日倨傲的荆州贵胄,此刻竟显这般恭顺。

刘备与秦牧交换眼色,唇角微扬。

秦牧轻轻颔首,目光微动。

刘备神色一凛,眼中寒光乍现,沉声喝道:

\"张允!你兄弟刘琮不知廉耻,竟与孙策勾结,妄图夺取荆州!\"

\"你身为兄长,还有何脸面立于此地!\"

张允浑身一颤,脊背阵阵发凉。

听刘备言下之意,竟因刘琮之事要迁怒于他?

\"明公且息雷霆之怒。\"

\"末将虽与刘琮有亲,却万万想不到他竟会投奔孙策那厮。\"

\"此事确实与末将无关,末将纵有阻拦之心,也无能为力。\"

\"若明公信得过末将,末将愿亲往劝说刘琮,令他知错来降。\"

张允惶恐辩解,为求生路,甚至主动请缨去劝降刘琮。

毕竟刘表已逝,荆州尽归刘备所有,负隅顽抗又有何益?

只要能活命,什么都可以舍弃。

\"主公,既然张将军如此明事理,何不给他个将功折罪的机会?\"

秦牧适时开口,与刘备一唱一和。

刘备面色稍霁,命人扶起张允,赐座奉酒压惊。

张允如蒙大赦,连连叩谢,这才战战兢兢入座。

几杯酒下肚,惊魂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