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瑁刚经历了丧弟之痛,此刻又闻三弟阵亡的噩耗,精神几近崩溃,整个人都陷入癫狂状态。
王威神色黯然,叹息道:\"主公,蔡将军,虽然难以置信,但确有逃回来的士兵亲眼所见。那刘备不知用了什么诡计,竟然真的攻破了樊城!\"
蔡瑁闻言身形踉跄,失魂落魄地跌坐在地。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樊城陷落了。他费尽心机从刘表那里换回的弟弟,终究还是死在了刘备手里。
\"蔡瑁!\"刘表怒发冲冠,\"这就是老夫放下颜面向刘备求和,为你换回来的废物吗?要不是你一力举荐,老夫怎会派那个废物去守樊城?如今他轻易丢城,折损上万精兵,让襄阳直接暴露在大耳贼刀下——这都是你的错!\"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刘表失去了理智,完全不顾蔡瑁的身份厉声斥责。蔡瑁面红耳赤,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这时,回过神来的蒯越冷静分析道:\"此战疑点重重。刘备明明在宛城为秦牧操办婚事,为何会突然出现在樊城?就算遭到突袭,城中万余精兵也不该如此迅速溃败。况且水军完全有时间撤回南岸,张允怎么会被俘?主公,当务之急是集结兵力布防南岸,同时派人详查。万一...万一是情报有误呢?\"
刘表因蒯越的分析渐渐冷静下来,心中又生出一丝侥幸。
\"即刻调兵至南岸水寨,筹备渡江夺回樊城!\"
他当即催马出城,直奔汉水南岸。
约两万襄阳守军匆忙出城,向南岸水营方向集结。
日暮时分。
刘表勒马江畔,远眺对岸。
隐约可见北岸水寨与樊城上空已飘扬着刘备的旗帜。
江面上,零星侥幸逃脱的战船正仓皇逃回南岸。
大量探马被派往江北打探消息。
夜幕降临前,最新情报如雪片般传回南岸。
这些消息彻底粉碎了刘表残存的希望。
\"刘备采纳秦牧计策,趁蔡和寿宴守备松懈时突袭。\"
\"秦牧事先策反魏延,里应外合打开东门迎刘备军入城。\"
\"伊籍受秦牧指使,假传蔡和将令,以贺寿为名向水营送去百余坛酒。\"
\"张允等将领醉酒误事,未能及时率水军撤离。\"
\"以致水军悉数被困北岸,尽数归降。\"
王威沉声汇报着每一条情报。
樊城陷落的 ** 就这样 ** 裸地摆在刘表君臣面前。
秦牧!
所有线索都指向这个关键人物。
\"原来他举办婚事是为了迷惑我们!\"
\"暗地里竟策反了魏延和伊籍,从内部攻破樊城!\"
\"此人的智谋当真深不可测...\"
蒯越苦涩叹息,首次亲口承认这位年轻谋士的才能远胜于己。
刘表心境已由震怒转为落寞。
蒯越之言直击肺腑,令他不禁扼腕长叹:
“那秦牧竟能运筹帷幄至此,将老夫玩弄于掌心!”
“若早得此奇才,又何至今日之败!”
这一声长叹满含悔恨。
蔡瑁仍不甘心,厉声质疑:
“区区寒门竖子,岂能料事如神?”
“他再诡计多端,又如何算准三弟寿宴之期?”
“魏延、伊籍不过微末之辈,怎敢背主投敌?”
“世上绝无这等料事如神之人!”
见蔡瑁执迷不悟,蒯越黯然道:
“德珪,我等屡战屡败,根源就在于轻视对手。”
“刘备虽出身低微,却有雄主之姿,方能令文聘归顺,魏延等人效死。”
“至于秦牧,虽是寒门,却堪称百年难遇的奇才。”
“若再轻敌,莫说樊城,襄阳、江陵迟早尽归刘备。”
“主公基业,终将落入这对君臣之手!”
此言一出,蔡瑁哑口无言。
刘表沉思良久,终于决断:
“事已至此,唯有调黄祖北上御敌。”
黄祖——
荆州军中仅次于蔡瑁的猛将。
当年孙坚横扫荆州,刘表困守襄阳岌岌可危。
正是黄祖设伏射杀孙坚,才保住荆州基业。
**211**
**劳**,黄祖实为刘表麾下第一猛将。
只因黄家根基不如蔡家雄厚,刘表为顾全大局,只得将荆州兵权交予蔡瑁。
为安抚黄祖,刘表便任命其为江夏太守,统辖荆州最精锐的长江水师,驻守夏口。
江夏郡的**赋税钱粮**,亦尽归黄祖自行处置。
如此厚待,方令黄祖安心镇守江夏,为刘表抵御江东孙氏的进犯。
如今蔡氏兄弟屡战屡败,连失城池,荆州形势危急,堪比当年孙坚来袭。
此等关头,刘表自然想起黄祖这员福将。
蔡瑁闻言大惊。
若黄祖率军北上阻击刘备,再立护主之功,自己这荆州武将之首的地位岂能保住?
**“绝不可让黄祖北上!”**
心思电转间,蔡瑁眼珠一转,拱手进言:
“主公,刘备虽侥幸夺取樊城,却无水军助力。纵有百万大军,也难越汉水天险。”
“末将以为,无须大动干戈调遣黄祖。”
刘表冷眼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