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颓然坐在书桌前的椅子上,泪水无声地滑落。
苏风眠默默陪着他,给他空间去释放情绪。
过了一会儿,她开始帮忙整理散落在书架上的一些旧物,想找些值得留念的东西带走。当她试图挪动书桌侧面一个看似装饰性的、雕刻着复杂星图纹路的木质挡板时,挡板突然向内凹陷,发出了轻微的“咔哒”声。
两人都愣住了。
只见书桌侧面,一个极其隐蔽的暗格缓缓滑开。
里面没有照片或纪念品,只有一份用防水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厚重文件,以及一个样式古朴的信封,信封上是用毛笔写就的、力透纸背的熟悉字迹:“吾儿 洛城 亲启”。
洛城的手颤抖得几乎无法控制。他小心翼翼地取出信封,拆开。
父亲洛云帆那熟悉而刚劲的字迹带着特有的风格,映入眼帘,还是父亲那熟悉的文言文风格:
“城儿吾儿亲启:
当你展读此信时,父与汝母,大抵已舍身星海,为国捐躯矣。提笔临纸,涕泪千行,悲怆不能自已。然父深知,吾儿非寻常孩童,自幼聪慧坚韧,志存高远,故强忍悲痛,以此绝笔,诉尽衷肠,托付未来。
吾投身寰宇,戍守月疆,已近三十载。汝母亦毕生研求,穷极智虑,欲以科技铸盾,护我华夏黎庶安康。此间岁月,聚少离多,未能常伴我儿成长,目睹你于羲和学院崭露锋芒,父心深以为憾,亦深以为傲。
宇宙浩瀚,非止祥和,实藏惊涛骇浪。我辈探索星海,非为征伐,实为守护吾土吾民之未来,为我人族于这黑暗深林中,求得一线生机与立足之地。此志此业,重于泰山,虽九死其犹未悔。
约十五年前,吾与汝母参与一次极秘任务,于西北戈壁勘探时,偶得天外坠毁飞船之残片,乃远古高等文明“曦光”所遗。
其科技仁厚,旨在共生启迪,恰为当下死局之曙光。吾与你母,穷尽心血,据此绘得“羲和”机甲全谱,盼其能成为守护我族之盾,开拓未来之舟。
然,怀璧其罪。此事若泄,必招致弥天大祸。我与你母遂将此秘密深藏,依其指引,呕心沥血,欲造一机甲,名曰——“羲和”。取“曦光”之智,“炎黄”之魂,融汇一体,以期铸就守护文明之利刃,开拓未来之方舟。汝所就读的羲和学院,其名亦源于此,承载着同样的希望。然图纸虽成,部分核心始终难破,尤以“幽能共鸣”与“物质重塑”为最,非我辈当前科技可解。此乃时代之限,非战之罪也。
今局势危殆,敌焰嚣张。父与汝母,早已抱定必死之决心。为国为民,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唯独放你不下。非惧你衣食无着,乃忧你年少,骤失怙恃,又须肩负此超越时代之重担,何其残酷!
然,父深信我儿之能!你体内所承“幽蓝”,非是诅咒,实为“曦光”文明选中之证明,是理解此图、驾驭“羲和”之唯一钥匙!汝之瓶颈,非你之过,实是未得真正指引。今将此“羲和”全谱设计与曦光核心数据托付于你,盼你承吾辈未竟之志,参透玄机,令“羲和”现世,守护你想守护的一切。
勿以我等之死为枷锁,勿让悲痛蒙蔽你锐意进取之心。你当如晨曦,穿透黑暗,如利剑,斩破荆棘。未来之路,必多艰险,然父与你母之精神,华夏先烈之英魂,乃至曦光文明之遗志,皆与你同在。
纸短情长,言不尽意。唯愿我儿:承志前行,勿悲勿惶。以开拓之心,御守护之刃。汝之平安顺遂,即为父母于星海彼岸最大之慰藉。
苏家姑娘,温良敦厚,望你二人相携相助,不离不弃。若他日“羲和”现世,寰宇清平,可携一壶酒,至月球静海基地旧址,告慰父母即可。
父 云帆 绝笔
母 婉华 同泣
公元2151年2月17日”
……
信纸从洛城颤抖的手中滑落,他再也支撑不住,瘫坐在冰冷的地板上,失声痛哭。
那哭声里,有积压已久的悲伤,有被巨大秘密震撼的无措,更有深不见底的愧疚——
父母早已将未来托付,而他却只想躲起来!
苏风眠蹲下身,紧紧抱住浑身颤抖的洛城,然后顺手捡起信纸快速浏览,也被信中的内容深深震撼。
良久,洛城的哭声渐渐平息。
他抬起泪眼模糊的脸,看向苏风眠,声音嘶哑,却带着一种仿佛从灵魂深处挣脱出来的、前所未有的清醒:
“……他们……早就知道……我……我却只想躲起来……”
泪水依旧不停地流,但他眼中的空洞和麻木已被一种剧烈的、混合着痛苦、愧疚、和责任感的火焰所取代。
他望向窗外金陵冬日灰蒙蒙的天空,视线却仿佛穿透了大气层,再次看到了那片浩瀚、黑暗、却也等待着他去守护的星辰大海。
“不能再沉迷下去了……我得面对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