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两军已然短兵相接,双方都采取突进战术,力求快速突入敌军阵中近身搏杀。
在许衡的战术认知中,对付吕布这样以骑兵为主的部队,最佳策略是先以箭矢远距离 ** 敌军,待其阵型混乱后再发起冲锋。
然而面对来自不同地域的骑兵部队,必须灵活调整战术。孙坚之所以选择直接与吕布近战,正是因为并州骑兵不仅擅长冲锋,更精通骑射之术。这些常年镇守边陲的并州郡兵,在与南匈奴的长期对抗中磨练出了极高的作战素养。
阳人城外的地形限制了骑兵的机动性,茂密的山林让孙坚判断近身搏杀更为有利。他率领孙贲、朱治等部以伤亡百人为代价,通过砍杀马匹的方式重创敌军。黄忠等人则在外围不断袭扰。
久经沙场的吕布并未贸然出击,而是坐镇中军指挥调度。他清楚孙坚的厉害,华雄的败亡就是前车之鉴。程普则坚守县城,密切关注着城外战局的发展。
并州骑兵虽勇猛善战,但在林木丛生的地形中难以发挥全部实力。
吕布麾下的骑兵长槊所向,依然斩杀众多敌兵。为减少伤亡,他命令盾兵与弓手相互配合,于两侧保护骑兵。
盾兵以什为单位结阵,弓手隐蔽其后。看准时机,盾阵开启,弓手迅速上前放箭,箭雨后即刻撤回。待第二轮箭雨准备时,盾阵再度打开。
孙坚军虽有弓箭手还击,威力却不及对手。若非黄忠、文聘率部支援,战局将更为不利。
文聘指挥盾兵稳步推进,精准把握并州军射箭的节奏,以严密阵型挡住两轮箭矢。黄忠则调整弓手攻势,配合文聘的防守发起反击。
吕布见状,心中惊讶。孙坚军向来以勇猛见长,却鲜少如此调度有序,令他意外。
尤其是那盾阵,防守之严密,实属罕见。
文聘不擅快攻,却精于稳守缓进,以最小伤亡换取最大战果。
这样的阵型,必须击破!
吕布挺直身躯,喝令传令兵:“狼骑营,冲锋!”
号角声起,一队手持弯刀的轻骑疾驰而出。
这些骑兵身形精瘦,与其高大战马形成反差,却使得他们动作更为迅捷灵敏。
他们善用迂回战术,在并州地界堪称最为灵动的轻骑队伍。
这支精锐被唤作狼骑,取意其疾行如狼般迅猛。
昔日在贺兰山与狼山间的草原上,这支铁骑纵横百里,屡屡震慑匈奴部众。
此刻,那些常年护卫吕布的狼骑精锐终于出动。
吕布亦在铁骑环护下,随军向前突进......
狼骑来势极快,转眼已杀至文聘军阵前。
文聘早有防备,高声喝令:\"起盾!\"
只见盾阵向两侧稍分,后方长矛手箭步上前,将锋利矛尖从盾隙间突刺而出。
刹那间,数百狼骑如黑色旋风般撞上盾阵。
仿若两股暗潮逆流相击,爆发出惊涛拍岸般的轰鸣。
血色瞬间弥漫战场......
有荆州士卒被铁骑撞飞,血染长空;
亦有狼骑被长矛贯穿,人马俱碎。
纵是身经百战的孙坚,见此惨烈景象也不禁动容。
\"并州军尚在预料之中......不想荆州军竟也如此悍勇!\"
孙贲抹去脸上血渍,急道:\"叔父,该我们上了!\"
孙坚眼中凶光乍现:\"传令德谋、公覆率军出城合围......贲儿随我取吕布首级!\"
......
黄忠此时也率部出击。
原先指挥 ** 手的他,见吕布亲临战场,再按捺不住战意。
将 ** 手指挥权移交麾下军侯后,亲率精锐直扑主战场。
城中程普、黄盖得令出击,阳人城西顿时成为今夜最惨烈的修罗场。
尽管并州狼骑骁勇善战,但在地势不利的情况下,终究难以扭转战局。
幸而吕布久经沙场,深知见好就收的道理。
他此行仅为断后,眼见目的已达,当即下令变阵。
步卒、盾兵与 ** 手以小型战阵相互策应,在掩护狼骑撤退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存有生力量。
孙坚岂会错失良机。
孙氏骑兵虽少,却因地势之利,使步兵得以从容列阵,分批次进击。
每当军令传来,便有一曲将士奋然前冲,与并州军短兵相接,而后迅速撤回。待新令下达,另一队人马又接替而上,攻势连绵不绝。
两侧包抄之责,则由黄忠担当。
他率部不断自侧翼向吕布中军逼近。
……
后方阵中,许衡凝神观察战局,忽而侧首问道:“异度先生,若以我荆州军独战并州军,能有几分胜算?”
蒯越目光沉沉望着远方战场,肃然道:“公子愿闻实言否?”
“但讲无妨。”
“恐不足三成。”
许衡轻叹:“终究是实战历练不足。”
……
战场之上,最安稳者莫过于坐镇后方的统帅,而最凶险者,必是冲锋在前的将领。
较之运筹帷幄者,浴血奋战的将领才是三军胆魄所系。
黄忠挥刀纵马,于侧翼呼应中军孙坚。
即便强如黄忠,面对悍勇的并州军亦倍感压力。
他虽已手刃十六敌,却难撼战局大势。
此刻唯能竭力缩短与敌中军距离,盼能如襄阳诛杀张虎、陈生般,寻机斩落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