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2 / 2)

许衡这手时机掐得真准。

现在这车骑将军之职,不给都不行。

思及此处,曹操又恨恨磨牙,恨不得生吞了曹纯。

定是这家伙从中挑唆。

\"唉!\"曹洪也垂首叹息,\"车骑将军所言极是。末将本欲设伏,途中修建了乌巢粮仓,可储粮百万石,依山傍水,无惧火攻。至于子和为何延误军机......\"他偷瞄曹纯一眼,\"末将就不知了。\"

曹纯面色瞬间苍白如纸。

这……怎么会……

\"你胡说!你明明一直和我在一起。\"

\"子和,此话从何说起?近日我一直在勘查屯粮地点,开辟新的粮道。\"

\"乌巢那边已为车骑将军备好万石粮草,如此大量的物资调运,绝非临时可为。\"

曹洪神色从容,连胡须都纹丝不动。

曹纯的嘴角剧烈抽动起来。

\"你...你...\"

简直 ** 至极!

原来急行军是为了这个,太卑鄙了!

至于夏侯渊,怕是早已返回东郡整军备战。

许衡击掌赞道:\"好一招妙计!子廉将军深谙兵法。\"

\"粮草乃行军根本。乌巢作为屯粮之所甚好,但必须重兵驻防——此地我们能发现,袁绍岂会不知?\"

曹洪闻言一愣。

确实。

虽然地势险要,但毕竟是袁绍撤离邺城时放弃的要塞。

\"乌巢三面环山,仅有一条通路,一旦遇袭,百万军粮将毁于一旦。\"许衡肃然道,\"这便是我未将军粮屯驻于此的缘由。\"

曹洪哑口无言。

原以为寻得宝地......

现在看来确有隐忧。

若被袁绍察觉粮仓所在,必来劫掠。

\"此言有理。\"曹操恢复沉稳,陷入沉思。在场众人中,他最了解袁绍,甚至胜过通晓历史的许衡。

毕竟少年时便与袁绍相识,创业初期更是并肩作战的挚友,黄河两岸携手对抗各路诸侯。

\"那我这就将军粮转移,放弃此地。\"曹洪挠头叹道。

这件事倒也带来些好处,至少转移了众人的注意力,不必继续挨骂。

\"不可!\"

曹操突然抬手制止,眯眼笑道:\"继续囤积粮草,在邺城与东郡之间,以乌巢为枢纽开辟粮道,按月将粮饷输送至邺城各营。\"

粮道乃三军命脉,除非许衡已被困孤城。

若仍有突围之力,自当分兵驻防,继而调运粮草至各处军营。

\"这...这是何意?\"

曹洪与曹纯异口同声发问。

许衡同样投去不解的目光——又来了?

浪漫主义情怀发作?

非要满血弹琴,残血起舞?

这般紧要关头还要兵行险着,当真胆识过人。

\"哼,若此地被袁绍知晓,而我等恰好重兵驻守,更堆积十万军粮作为粮道中枢...\"曹操冷笑道,\"诸位猜猜,袁本初可会派重兵突袭?\"

此话一出。

许衡眼前骤然发亮——他确实认为袁绍极可能中计。

若袁绍果真率军突袭乌巢,预先设伏必能重创其部。

确是妙计。

可见曹操此刻已开始筹谋算计袁绍。

但真正令许衡意外的,却是乌巢这个地点。

若在东郡驻军倒不足为奇。

可如今邺城驻防,战线早已越过乌巢,此地本应弃置不用。

岂料历史车轮竟如此顽皮,偏要再次眷顾这片土地。

\"逸风以为如何?\"

曹操笑望许衡,对其异样神色颇为自得,似是这个计策令对方大为震撼。

\"莫非...不妥?\"

\"非也。\"许衡瞬间回神,轻笑道:\"此地恐怕真会成为袁绍折戟之处,或许整个战局的胜负手,就在乌巢!\"

(曹操闻言仰天大笑,挺直腰板长舒一口气道:\"有卿此言,我心甚安。\"

话锋一转,冷眼看向曹纯:\"子和既误军期,着你率虎豹骑万人驻防乌巢,余部尽归中军。\"

曹纯面若枯槁,却知能从许褚手中保全兵权已属万幸。不料许褚突然拍案而起:\"此事断不可行!\"

他先是斜睨曹操,随即大步逼近曹纯:\"军法如山,岂能轻纵?今日若不严惩,来日如何整肃军纪?\"

曹纯声音发颤:\"车骑将军意下如何?\"

许褚瞪圆虎目厉声道:\"我部将士虽破并州军,却折损数百精锐。这些弟兄哪个不是百里挑一的好汉子?你身为统军大将竟敢贻误战机!依我看,这虎豹骑统领之位不如让与夏侯恩!\"

曹纯闻言大骇,急向曹操叩首:\"末将随主公征战十载,汗马功劳岂因小过尽废?虎豹骑万余名将士又将何去何从?\"

曹操一时也陷入两难。若不加以惩戒,恐军中将士难以心服,日后军纪必将松弛,士气恐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