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1 / 2)

曹操没理会他,径自坐上主位,拍着额头道:\"传令元让从黎阳撤军,由许衡与曹纯共同驻守黎阳。准备五万石粮、三千头猪和一千头耕牛,开春后送往邺城。\"

一千头耕牛?!

如此之多?!

\"与其资助,不如促进邺城繁荣。可将贫瘠之地百姓迁往邺城、荡阴、黎阳安置。这些人在数年内能让三地十六座城池耕作产粮,既通商路又筹军资,比持续运输更有利发展。\"

\"另外,邺城收成归许衡个人所有,仍需资助粮草、军械等物资。每月按时运送,不得延误。再令兵马驻扎东郡、濮阳一带。\"

\"不得渡河,但要加紧修筑通行桥梁。\"

\"诺......\"

荀彧与戏志才相视一眼,心知无需多问。主公已将所有决断安排妥当。

这些举措既补偿了许衡,又扶持了邺城发展。

同时将兵马囤积在官渡附近,只要桥梁建成,便可迅速调兵。

即便开战,也能快速将军队部署到冀州地区。

行军速度绝不会落后于袁绍,只需注意水路防备即可。

......

\"确实是妙计,只是不知如何联系子和将军,还要尽快送信给逸风,万一他在途中耽搁......\"

戏志才突然想到某种可能。

《邺城疑云》

寒风卷起庭前积雪,曹操独坐案前凝视着邺城传来的军报。那支精锐铁骑没有他与许衡的虎符调令,至今仍按兵不动。

此刻那二人身在何处?

若途中踏雪寻梅,或遇封山大雪...只怕子和将军要独自面对棘手的局面了。即便没有天灾阻挠,以许衡的手段,恐怕也会制造些\"意外\"。

\"啪!\"

案几突然发出巨响,曹操收回被震麻的手掌,转而将整张檀木案几掀翻在地。

\"糊涂!\"

指节敲打着太阳穴,他对着虚空怒吼:\"尔等为何偏要招惹那许子远?!\"发冠歪斜的丞相像困兽般在满地竹简间踱步,\"妙才如此,子和亦是!元让和子孝何时犯过这等错?\"

暴怒过后,曹操渐渐冷静下来。

他必须修补许衡与宗亲将领的裂痕。曹氏子弟是最初追随他的根基,而许衡不仅是曹家恩人,更是南征北战的肱股之臣。在这决战前夕,断不可自折臂膀。

\"传令。\"曹操整理衣冠对门外道:\"加封许子远为督军御史,即日...\"话未说完又摆手补充:\"备快马呈送邺城。\"

------------

再耽搁下去,恐怕要酿成大祸。

曹操踏入后院居所,发现卞玉儿仍醒着。

她端坐厅中,明显在等人。

见到曹操,她微微一笑:\"阿瞒,今日可是惹父亲生气了?\"

\"些许小事,已经解释清楚了。\"

\"怕是不简单吧?宪儿当时正在父亲房中陪侍,恰逢逸风与典韦突然造访。\"

\"后来她听到些风声,为逸风他们抱不平,回家后直掉眼泪,说没想到父亲竟是这样的人。\"

曹操闻言顿时僵住。

许衡!!

竟连我女儿都要牵连,那件事你竟然告诉宪儿了!!

\"夫人,我...\"

\"唉,宪儿跟我说完,妾身也明白身为人妇不该多言。但这事确实...\"

\"有失体统。若传出去,旁人会如何议论?\"

曹操脸色瞬间煞白。

宪儿竟也和盘托出了?!

完了。

夫妻争执在所难免。

虽贵为一方之主,曹操却视卞玉儿如珍宝。她为曹家诞下丕、植二子。

曹操子嗣早年夭折者众,成活者寥寥。

而这几个孩子天资卓绝,家风严谨,将来必是国家栋梁。

自此曹操更宠爱这位贤内助。卞玉儿性情温婉,善解人意。

若让她知晓那些荒唐事,日后如何相对?无论作何解释,都难逃良心谴责!

这羞愧将伴随余生,在子女面前永远抬不起头。

苍天啊!

曹操口中泛起苦涩。

许衡!!你罪孽深重!

你丧尽天良!

唉...我真是...怎能让孩子知道这些!

\"夫人,我...唉!\"曹操重重拍腿,\"那都是鬼迷心窍啊!!\"

曹操轻描淡写地说道:\"她不过是个寻常女子,如何比得上夫人的风华绝代?只是行军在外诸多不便,这才......\"

话音未落,卞玉儿手中的锦帕倏然落地。

\"你...此话何意?\"

她心头猛地一颤。

这竟是意外之喜?

曹操眼睫微颤,喉结滚动:\"怎么...不是说宪儿都知晓了么?\"

卞玉儿眸光倏暗,嗓音发紧:\"是啊...宪儿说,不曾想父亲会纵容宗亲倾轧外姓功臣。她一直视您为...旷世明君...\"

\"荒谬!\"

曹操顿时语塞。

糟了!原来不是那桩事!

这下可闹了笑话。

\"夫人说的原是此事啊,那就无妨了。\"

\"阿瞒...\"卞玉儿素手抚上他的衣襟,细细整理,\"你在外征战,若寻些红颜解闷,我自然明白...只是如今不比当年,还须保重身体。\"

柔荑拂过衣领时,眼波似三月 ** 。

曹操心头一热,正要握住那双玉手。

\"我倦了。\"卞玉儿却忽然敛去所有神色,盈盈一笑,\"去看看宪儿罢。\"说罢径自移步罗帷,合衣而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