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2 / 2)

曹嵩微微颔首。许衡战功赫赫,麾下精兵强将,确是一道坚固屏障。

\"然而,\"许衡话锋一转,\"主公令曹纯驻军邺城以西,又派元让将军屯兵东郡。如今我军困守邺城、荡阴二地,粮草本就不足,却要负担虎豹骑与东郡兵马的补给。\"

他面带苦涩:\"近日军师点破此为掎角之势。许某不通兵法,当初未加阻挠,确是咎由自取。可长此以往,若曹纯、夏侯惇突然发难,我军将陷入腹背受敌之境!\"

一旁的典韦闻言怒目圆睁:\"老爷子!俺虽是个粗人,但宛城血战历历在目!当日若非我与君侯拼死相救,丞相早命丧张绣之手!\"

他攥紧双拳:\"如今曹氏宗亲这般排兵布阵,分明是要吞并我等!他们吃着我们的军粮,却暗中磨刀霍霍,这算什么恩义!\"

“出发前一天,郭军师都咳血了!”他原本就体弱,冬日里更不宜操劳,如今却日夜忧虑,生怕大军熬不过这个寒冬!”

呜咽声在堂内回荡。

典韦说到伤心处,竟掩面痛哭。

许衡转身望着这位昔日猛将,不禁怔住——这位兄弟真是今非昔比,往日的铁血硬汉,如今却成了说哭就哭的性情中人。

曹嵩闻言立刻了然。这不就是明摆着的事?曹氏宗亲求的是建功立业,偏偏都没许衡这般运数。许衡帐下强将如云,兵甲精良,麾下将士又个个足智多谋,自然战功尽收囊中。

难怪招人眼红。

“老夫活了大半辈子,从未见过如此......恬不知耻之徒!”曹嵩拍案怒喝。

许衡疲惫地指了指案头竹简:“这又是主公新送来的书信。我早料到他调我回京,分明是要我交出邺城防务,回许都继续当那个执金吾。”

“鸟尽弓藏的道理,我懂。”他苦笑连连,“今日来就想跟老太爷交个底。回京后什么官职都不要了,就在相府养马种花,给您老人家养老送终。”

“那几万弟兄......是我对不住他们!主公偏袒自家宗亲,我又能如何?”

“住口!”

曹嵩猛地起身,却听内堂“扑通”一声。

“何人?!”

只见曹宪慌慌张张爬起身,伏地请罪:“祖父恕罪!孙儿不是故意 ** ......”

曹嵩长叹一声:“既如此,去告诉你母亲——立刻把阿瞒给我叫回来!现在!马上!”

【“祖父别急,我这就去请父亲回来!”曹宪提着裙角匆匆离去。

曹宪慌忙站起,脸颊绯红地瞥了许衡一眼。

此刻的许衡与典韦根本不知房内有人,方才那番做作全被这位姑娘看在眼里。

实在是有些难为情。

二人不约而同地挠头傻笑。

曹宪未发一言,红着脸夺门而出,实则胸中怒火翻腾。

自幼博览群传记轶闻,深谙驭人之术与兵法韬略。

却未料军国大事竟如此残酷,这般腌臜事就发生在自己府上。

她总道父亲是当世罕见的明君,可如今这般作为,与那些乱世枭雄有何不同!

竟这般...陷害忠良!

令将士们受尽委屈,人家在前线浴血奋战,为曹家拼死平定这破碎山河。

而这些曹氏、夏侯氏的将领,却在背后行此龌龊勾当。

简直令天下人齿冷。

曹宪含怒而出,打算先禀明母亲,再请父亲来见祖父。

大汉以孝治天下,纵使父亲贵为丞相,也断不敢违逆父命,否则传扬出去,必将众叛亲离。

届时身败名裂,不过顷刻之间。

待曹宪离去后。

曹嵩仍余怒未消,似是因许衡二人遭遇而愤懑难平。

更觉颜面尽失。

为君者固然要懂权衡之术,明赏罚之道。

但岂能如此行事!

这般寒了功臣之心!

如今竟要许衡撤兵,强索邺城,北方袁绍尚未平定就急着干这等勾当!

就不怕天下义士心灰意冷吗!

\"呼......\"

曹嵩剧烈喘息,面色阴沉得可怕。

许衡轻抚其背为他顺气:\"老太爷息怒,唉......\"

\"我也明白自己处境尴尬,不受宗室待见。更清楚若是有朝一日,主公真能取得天下......\"

“只怕麾下众人还需分得封地与功赏,若不争抢,日后分得少了,难免心生不满。”

天下大势,历来如此。

昔日高祖皇帝不也是分封与郡县并行?

将大片土地分给刘氏宗亲,还立下白马之盟——若非刘姓称王者,天下共讨之。

“罢了。”曹嵩摆了摆手,顺了顺气,又唤典韦上前,问道:“你方才提及宛城,都说我等不知其中内情。如今你且说说,宛城究竟发生了何事?”

“唉,老太爷,这事当真不能说……”典韦面露难色,眉头紧锁。

本是为渲染当时心境,却勾起曹嵩追问的兴致。

这下反倒进退两难。

曹嵩轻笑一声,故作严肃道:“我只想知道实情,绝不会外传。”

“这……”典韦看向许衡,见许衡微微颔首。

“那……小的便说了?”

许衡叹道:“说吧。此事我难以开口,典韦身为宿卫,险些丧命,由他来讲最合适。”

典韦遂将宛城之事一五一十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