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2 / 2)

\"你既从未提起,他又是何时知晓我这个人?\"

郭嘉沉声道:\"确实从未说过,明白么?\"

徐庶不再追问。郭奉孝虽闲居在家,但当年结交众多豪杰志士,素有言出必践之名。

\"这就蹊跷了......\"

徐庶不由加快脚步,二人穿过偏院往衙署行去。途经宽阔的校场时,徐庶惊讶地环顾四周。

举目环视间,整座雄伟的府邸广场一览无余。这哪是寻常官署?分明是诸侯王城的规制。

昔日洛阳皇城的格局,竟在此处重现。

龙骑军戍卫森严,俨然宫廷禁军的做派,简直是把执金吾的权柄搬到了自家封地。当年袁绍在邺城修筑的宫殿,如今被许衡接手后,更添几分 ** 气象。

恍若天命所钟。

周遭侍卫皆精锐悍勇,神色凛然,一身杀伐之气扑面而来,令人喘不过气。

徐庶不动声色压下心绪,随郭嘉快步踏上石阶。

转眼已至正殿,只见许衡高坐主位,正目光灼灼望向殿门。

二人脱履疾趋而入,执礼而拜。

徐庶抬眼细看,却是一怔。

这与预想中的许衡截然不同。

他原以为这位君侯该是西凉悍将般的凶悍模样,不料眼前人竟一派儒生风范。

温润如玉,笑意清朗。

\"颍川徐元直,拜见君侯。\"

许衡忽然起身小跑下来,盯着徐庶看了半晌,冷不丁道:\"你杀了人就跑,让我的军师替你赡养老母这么多年?\"

徐庶顿时语塞。

\"确是如此。\"最终只能坦然承认。

\"此事我早已知晓。\"许衡直截了当,\"你那桩命案,我赴任颍川时就在积压文牍里见着了。如今案底已销,你可知我这宿卫中也有个 ** 在逃的蠢货?\"

典韦:\"......\"

主公您这是点我呢?!

混账。

徐庶闻言,心中五味杂陈。

来时的路上,他还在思索该如何与这位君侯对谈。此人从布衣之身累功至高位,功勋声望世所罕见。

原本以为该是傲慢之人。

不料竟如此平易近人。

\"学生回来了。\"

\"嗯。\"许衡抬手轻拍他肩头,\"若非开放寒门阅览典籍的政令,你也不会生出探望母亲的念头。\"

这倒是意外收获。

许衡心知肚明\"许不走空\"这句戏言的深意。每次决断总能收获意外之喜,对他来说并非坏事。

当年招揽郭嘉时,他就料到徐庶迟早也会归于帐下。

只是没料到会这般突然。

\"既然回来,母亲便由你亲自照料。\"

许衡又拍了拍他的肩膀。

徐庶怔在原地。

\"君侯这是......\"

郭嘉当即躬身长揖:\"谢君侯大恩!\"

他转头与徐庶对视,后者立刻会意。

\"留作幕僚,参议军务,暂为门客。他日可举荐为朝廷命官。\"

\"即便不举荐亦无妨!\"

徐庶展颜笑道:\"救母之恩,消罪之德,如同重生。徐庶必竭诚效命,绝无他念。\"

\"长文到何处了?\"许衡问道。

\"将至邺城。同行的还有蔡邕之女蔡琰,这些人都由我等负责安置。内城宅院尚有空余。\"

\"袁绍断不会料到,他眼中空荡荡的邺城,如今正聚集天下俊杰。\"许衡心中自有衡量,哪些是真正可造之材,他比谁都清楚。

来投者中,单是徐庶与陈群已远超预期。

\"此外,司马氏与杨氏的子弟也愿来邺城。\"

\"司马家?来者何人?\"

郭嘉轻叹道:\"消息出自暗桩,龙骑营已派人接应,料想片刻便至,君侯且安排一场隆重庆典,如此方能令士林众人开怀。\"

\"妙!\"

许衡眼中闪过喜色。

谁曾想他随手布下的棋局,竟搅动九州风云。

将秘藏典籍公诸于世——

这举措定会令世家大族如坐针毡,却使寒门学子欢欣鼓舞。两派相争之势已成沸鼎之势。

如今各地士子纷纷奔赴邺城,唯恐错过这场盛事。

......

幽州境内。

经半月鏖战,袁军终将易京城下泥土尽数掏空。这最后三丈地道,是以千百悍卒性命填就。

当掘地大军破土而出,城内守军顷刻溃散。公孙瓒见大势已去,先戮妻妾,再诛心腹,最后 ** 焚楼。熊熊烈焰中,这位北地枭雄带着不甘跃入火海,从此退出逐鹿之局。

黎明时分。

袁绍踩着余烬踏入焦土,放眼再无敌手。

遍地降卒叩首——即便最忠心的将士,在主公自绝后也放下了兵刃。

随着易京陷落,公孙瓒余部与黑山贼众皆作鸟兽散。

袁绍横剑而立,睥睨四顾,傲色溢于眉宇之间。

当即传令三军:\"即刻接管幽州全境, ** 行赏!其余将士随我班师清河。北疆战事已了,烦请诸将代为安抚各地。\"

\"本帅要亲镇冀州,叫那曹阿瞒夜不能寐!\"

郭图疾步上前谄笑:\"主公横扫幽州,公孙瓒授首。此捷报传回,怕是要让曹操寝食难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