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接住U盘,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心里却燃起一团火。他太清楚这段素材的分量了——里面清清楚楚记录着金相佑威胁“不合作就面临官方阻力”的对话,一旦曝光,四星“强买”的真面目就会被钉在国际舆论的耻辱柱上。
“还有法务部。”夏宇继续吩咐,“让他们联系泡菜国的合作律所,把海关扣货、税务突击检查的所有书面文件都收集起来,整理成完整的证据链。另外,给所有股东发函,把四星联合泡菜国官方打压我们的事说清楚,要求他们集体向泡菜国政府施压——他们的利益和星核绑在一起,没人愿意看着自己的利益受损。”
“明白!我现在就去办,保证今天之内全部落实!”张强用力点头,转身快步走出办公室,脚步里满是干劲。
看着张强的背影消失在门口,夏宇重新坐回办公桌前,拿起手机拨通了国际业务总监的电话:“通知欧洲和北美分公司,密切关注当地媒体动向,视频一曝光,立刻发声明——既要强调星核能源对公平竞争的坚持,也要明确谴责泡菜国官方的不正当行为。”
电话那头传来肯定的答复,夏宇挂断电话,目光再次投向窗外。他心里清楚,这场反击战一旦打响,就意味着和四星彻底撕破脸,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四星是泡菜国的“国民企业”,背后牵扯着庞大的利益网络,但星核能源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他们手握全球领先的固态电池技术,背后还有几个大国的机构股东撑腰,这场博弈,谁输谁赢还未可知。
当天下午,国际媒体圈就像被投了一颗炸弹。bbc率先发布题为《四星集团涉嫌胁迫星核能源:不低价转让股份即面临官方打压》的报道,附带的视频里,金相佑的威胁言论清晰可闻。紧接着,路透社、华尔街日报等媒体纷纷转载,视频在社交平台上疯狂传播,#四星强买# #泡菜国官方打压外资企业#等话题很快冲上全球热搜榜前列。
泡菜国本土的舆论更是一片哗然。《东亚日报》以头版头条刊登相关报道,直言四星“利用影响力破坏市场公平”;不少民众在社交平台上留言,指责政府“为了大企业利益牺牲规则”;甚至有在野党议员公开呼吁国会成立专项调查组,彻查海关和税务部门的“选择性执法”。
与此同时,星核能源的股东们也行动了起来。来自灯塔国的黑石集团、欧洲的先锋领航等机构股东,纷纷向泡菜国驻当地大使馆递交抗议函,要求立即停止对星核能源的不当监管、释放被扣货物;几家主权基金更是直接联系泡菜国外交部,明确表示要重新评估在泡菜国的投资组合——毕竟,没有哪个投资者愿意把钱投进一个“官方可随意打压外资企业”的高风险市场。
短短三天,泡菜国政府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外交部每天要开两场记者会,疲于回应各国媒体的质疑;接到数十个国际投资机构的电话,全是询问“泡菜国的投资环境是否还安全”;就连总统办公室,都收到了联合国贸发会议的关切函,希望其“维护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
第四天上午,泡菜国政府终于松了口。海关总署和税务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面对镜头,努力维持着镇定:“近期对星核能源的监管,完全是依据法律法规开展的例行检查,不存在任何针对性,也未受任何外部力量干预。目前检查已完成,被扣货物将在24小时内放行。”
此时的科理尔,夏宇正和张强一起看着发布会直播。听到“例行检查”四个字,张强忍不住嗤笑一声:“早不说晚不说,等我们把事情闹大了才来这套,这嘴脸也太难看了。”
夏宇却很平静,他端起桌上的咖啡喝了一口,缓缓说道:“他们也是没办法。泡菜国经济高度依赖外资和出口,要是被贴上‘投资不安全’的标签,后果不是他们能承担的。现在表面上澄清,暗地里肯定会叫停所有针对我们的动作——没曝光的时候怎么折腾都没事,曝光了还不收敛,国际名声就彻底臭了,以后谁还敢来投资?”
话音刚落,张强的手机就响了。他接起电话,听了几句后,脸上瞬间露出笑容:“老板,好消息!泡菜国律所那边说,被扣的设备和材料已经放行了,税务部门也撤回了对首尔分公司的稽查通知,理由是‘初步核查未发现问题’。”
夏宇点了点头,眼底终于露出一丝笑意。这场反击战,他们赢了第一步。但他心里清楚,四星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接下来的博弈,只会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