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盟率先发表声明,呼吁卡隆国“放弃核试验计划,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未提及制裁措施与介入方式;
- 倭国政府召开内阁会议后,仅表示“对地区安全局势感到担忧”,声明中甚至未说清卡隆国的地理位置;
- 阿三则颇为兴奋,《阿三时报》头版评论称:“卡隆国的突破证明,发展中国家也能掌握高端技术,阿三国应加快国产航母和核潜艇研发,避免被‘后起之秀’超越。”
卡隆国公告中“关闭边境”的条款起初未受重视——在多数国家外交版图里,卡隆国本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各国贸易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美国与卡隆国年贸易额不足500万美元,以热带水果进口为主;夏国与卡隆国贸易更少,去年仅出口300万元农用机械;欧盟除偶尔有渔船在卡隆国海域合作捕捞,几乎无其他贸易互动。高卢国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直言:“关闭边境就关吧,反正我们的企业没人去那投资,公民去旅游的一年也不到一百人。”日落国《卫报》甚至评论:“卡隆国关闭边境,就像普通人关上自家小院门,对邻居影响微乎其微——前提是他不在院子里放烟花。”
但随着各国情报机构深入分析公告内容,一个令人心惊的结论浮出水面:卡隆国很可能是前印度洋不明核爆事件的幕后黑手。此前,印度洋中部某无人海域突发小型核爆,监测到的地震震级为4.2级,核爆当量约1.5万吨tNt。因事发海域远离有核国家,且无任何国家宣布核试验,事件最终被定性为“未知势力的核爆实验”。
“我们当时排除了卡隆国的可能,因为根据情报,这个国家连提炼铀的离心机都没有。”灯塔国国务院负责军控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在闭门听证会上坦言,“现在看来,我们犯了致命错误——低估了这个小国的隐藏实力,也忽视了它可能获得的外部技术支持。”俄国联邦安全局内部报告指出,卡隆国过去五年曾从多个东欧国家进口“可疑工业设备”,这些设备表面用于“食品加工”,实则可能是核工业关键部件。
更令人担忧的是,卡隆国未透露核武器技术来源与卫星发射细节。航天专家分析,“穹顶一号”卫星属于地球同步轨道,可实现大范围覆盖观测,而将卫星送入该轨道需三级火箭推进能力,这意味着卡隆国已掌握成熟的火箭分级技术——对于一个此前从未发射过小型火箭的国家,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就像一个从没学过开车的人,突然开着F1赛车赢了比赛。”欧洲航天局局长在采访中说,“我们需要知道,他怎么学会开车的?赛车从哪来的?有没有人在背后教他?这些问题不搞清楚,整个国际社会的安全体系都将面临挑战。”
三天后,卡隆国如期关闭边境。与此同时,全球多个国家的监测站调整监测方向,紧盯卡隆国一举一动。
在卡隆国首都的一家小餐馆里,当地居民围在电视前看总统发表全国讲话。“我们终于不再是被世界遗忘的角落了。”餐馆老板马里奥举着啤酒杯说,“以前没人知道卡隆,以后没人敢忽视卡隆。”他的妻子却满心担忧:“万一其他国家制裁我们怎么办?我们的鱼还能卖出去吗?”
电视里,总统的声音铿锵有力:“我们发展航天和核技术,不是为了威胁任何人,而是为了保护自己。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只有拥有足够的实力,才能赢得尊重。”
而在地球另一端,灯塔国白宫的紧急会议仍在继续。灯光下,总统眉头紧锁,面前文件上写着一行字:“卡隆国的突破,可能标志着全球战略格局的重大转变——小国的‘核时代’,是否已经来临?”
没人能给出答案。但所有人都知道,从卡隆国发布公告的那一刻起,世界已经不同。这个曾被忽视的非洲小国,用两颗卫星与一次即将到来的核试验,在全球舞台投下一颗惊雷,而这声惊雷的余波,还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震荡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