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姐妹把旧蒸笼装满了,还抽空去把许久未用的新蒸笼搬出来洗干净了,一会也要用上。
就是还没有一格上蒸的。
叶青萝笑道:“大堂哥饿了去拿绿豆糕吃吧,包子等厨房里有位置了再上蒸,就不在外头蒸了。”
叶青萝最后一句话让叶青枫挑了下眉,这才想到上次蒸包子的事情。
“我去吃点边角料就行了,中午要多吃两个肉包子。”叶青枫说着去了厨房里。
今天因着要教叶翠手艺,中午又有肉菜要做,下午的订单就做得早了些。
叶青萝喊了大堂哥过来帮忙把装满包子的蒸笼搬去厨房,先放到案桌上,一直搁在外面也不是事儿。
剩下的馅料再教姐妹几个包饺子和馄饨,家里只有一根擀面杖,大家轮流擀面皮儿,亲手体验不同的面皮儿区别。
在做包子时叶青萝也将曾告诉大堂哥的那些话又与陈嫣说了一遍。
陈嫣自然是已经从大表哥那儿听过这些话了,但大表哥太忙,说出来的几乎就只有最简单明确的答案。
她心里有想法却无法再问,如今来了叶家就赶紧与萝表妹又细细商讨一番,得到更多关于卖包子生意的一些经验。
甚至,叶青萝还提醒她,刚进门别急着怎么赚钱的事儿。
虽说同村熟悉,但婆家就是婆家,换了身份与婆家人相处交道一些时日再说。
一大家子做买卖,怎么干活儿、怎么赚钱怎么分钱,肯定要有个说法的,就像当初她做绿豆糕,大堂哥去卖就用的进货的方式。
她只操心厨房里出货,赚点干脆钱,大堂哥赚得多些但也费时间、挑着担儿辛苦半天呢。
虽说如今她出钱买了驴车,但赶车奔波在外忙碌的,也是大堂哥呀,还有大伯。
总不能她每天做完糕点再赶着驴车去镇上叫卖吧?
这些辛苦活儿都让大堂哥做了,让大堂哥多赚几个子儿不是理所当然的么。
绿豆糕不算合伙,但她赚多少却是明帐。
干货作坊、成衣作坊这些算合伙,她同样把成本一扒拉,有多少利润空间而她赚多少、分多少给大堂哥,也同样算是明帐。
正所谓明人不说暗话,明帐先说好,之后做事分钱才是明明白白的,不会生疑虑、不会生嫌隙、不会有矛盾。
至于亲兄弟明算帐这样的话,她就没直白说出来了,这样说就有些过界了。
陈嫣明白萝表妹的好意,也说起婆家的情况。
她夫婿张唯比她大三岁,因着张唯的爹与陈家大伯从小的交情,与陈家三兄弟就很熟,后来她周岁时就给她和张唯定下了娃娃亲。
虽说还没成亲,但张唯可是从小就喊她“我媳妇儿”的,村里人还笑话过张唯,怎么不把小媳妇抱回家去养着呢?
后来年岁大些,张唯才没再张口就喊媳妇儿了,十岁开始下了学就总跑到陈家来看岳父做木工。
陈河看他对木工有兴趣,便收了徒弟,先教一些打杂的小活儿,力气活儿可以先看却不许他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