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萝原地怔愣了一下,怎么感觉顾子熙好像有些不高兴了?
但她也没多想,连忙跟着出去。
叶青彦看一眼桌上堆着的银票,无奈地收起来小心藏进怀里,虽说是在家里,但这可是银票啊,不仔细些怎么行?
叶青萝来到院子里,就见叶青枫正在扒动着那些粟米,顾子熙在与叶青枫说话。
这人走得还挺快,她跟在后面出来的,他在前边就已经与人说上话了。
叶青萝也没立刻过去,而是走去杂屋打开屋门,进去将里边放着的好几担箩筐挑了一只最新的带盖儿大箩筐出来。
箩筐都是爷爷和大伯自己编的,比常用箩筐稍微大些、方一些,适合放干货,而不考虑挑担问题。
因为需求大,还找了杨家老爷子和林家、王家、周家那些老头们都来编箩筐和盘箕,按行价收。
叶青萝刚弯腰要将大箩筐拖出来,旁边就伸来一只手指修长白净的大手掌,伴随着好奇的声音。
“这里边都是什么?”
好像刚才有点闹别扭的人不是他似的。
叶青萝看他一眼,微笑着打开箩筐盖儿,道:“这就是干豆皮干货的样子。”
顾子熙朝筐里看去,不只见到了,还闻到了淡淡的豆香,他满意地点点头,嘴角也噙起一抹笑意。
“这么装着适合运输。”箩筐偏方型,在马车上也好摆放,跟竹箱子似的。
然而,叶青萝却说道:“一担箩筐二十文,毕竟竹子也有成本。”
“这些箩筐可不在我作坊的分摊里边,到时候你看一车能放多少只这样的箩筐,我在村里定做,你付钱。”
“这样一担箩筐装五十斤差不多了。”叶青萝又补了一句(容量标准作者随机编的,勿杠)。
所以,顾子熙的订单里,五十斤干豆皮是三百文,再加一担箩筐二十文,他要支付的成本是三百二十文。
顾子熙略一沉吟便明白了。
但他却笑道:“箩筐可以用完腾出来再用,成本不用算在豆皮里,你给我先定……”
顾子熙说到这里声音顿住,而后嘀咕着。
“马车一层放四担,这个重量放三层没有问题,嗯,还是放两层吧,别压重了路上损耗大。”
也就是说,一辆马车载八担箩筐,一担五十斤,一马车能拖四百斤。
做为拖货的平板马车能拖到八百斤到一千斤很轻易,但他只拖四百斤,因为是干货而不是书籍或布匹。
好在青河县离府城也不算远,马车跑两天能到府城,多跑几趟就是了。
“先做五百担这样的箩筐出来吧,也就十两银子的事。”顾子熙大方地说道,“进库房也要箩筐放的,不只是路上跑需要。”
叶青萝点头,却觉得一辆马车只装四百斤有些少了。
她想了想,道:“你用稻草编些厚垫子,先在车板上铺一层。”
“再给箩筐上也铺一层,每个箩筐之间也裹一层,看能不能铺到三层去,一辆拖个六百斤。”
这样,十辆马车能拖六千斤,二十辆马车就是一万二千斤了。
“看瓷器是怎么运输的。”末了,叶青萝又提醒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