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灯笼做工精巧,四面糊着素绢,上面画着梅兰竹菊四君子,在烛光映照下显得格外雅致。
\"走吧,\"他温声道,\"再晚些怕是要错过最热闹的时候了。
听说今年七侠镇请来了苏州的灯匠,做了盏三丈高的走马灯呢。”
七侠镇的街道早已张灯结彩。长长的青石板路上,各式花灯将夜色点缀得如同白昼。
孩童们提着兔子灯在人群中穿梭,欢笑声与叫卖声此起彼伏。
街道两旁的店铺门前都挂起了红灯笼,有的做成蟠桃形状,有的形似莲花,更有巧手匠人制作的八仙过海灯组,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
\"快看那边的灯谜!\"黄蓉眼尖,拉着众人来到一处灯棚下。
这灯棚用红绸搭就,数十盏彩灯垂挂,每盏灯下都系着一条谜笺,在秋风中轻轻摇曳。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在给猜中谜底的游人发放桂花糖,那糖用油纸包着,系着红绳,看起来就令人食指大动。
阿珂踮脚取下一张粉笺,轻声念道:\"'明月半依云脚下,残花双落马蹄前',这是打一字谜呢。\"
她蹙着眉头思索,手中的绢帕不自觉地绞紧。
王语嫣略一思索,眼中闪过灵动的光芒:\"可是'熊'字?明月为'能',半依云脚便是'月',合起来正是'熊'字。
至于后半句,残花为'匕',双落便是两个'匕',马蹄则象征'灬'...\"
\"姑娘好才学!\"老者笑着递来一包糖,\"这是今年最难的一个谜,老朽在此摆摊多年,能当场破解的不出五指之数。\"
他捋着白须,目光中满是赞赏。
另一边,小昭正被一群孩童围着教做兔子灯。
她灵巧的手指将竹篾弯折成型,又熟练地糊上宣纸,转眼间一只活灵活现的兔子灯就做好了。
孩子们拍手欢呼,争相要她教自己做。小昭耐心地一个个指导,脸上始终挂着温柔的笑容,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圣洁。
纪晓芙则在一个卖面具的摊前驻足。那摊子上摆满了各式面具,有威严的关公,有慈祥的寿星,还有各种动物造型。
她拿起一个精致的嫦娥面具比划着,那面具上的嫦娥眉目如画,额间还点着朱砂,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动人。
忽然,一阵悠扬的琴声从街角传来。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素衣女子正在月下抚琴。
她面前摆着一张古琴,十指在弦上翻飞,奏出的乐曲如清泉流淌,又如珠落玉盘。
周围渐渐聚起一圈听众,都屏息静气地欣赏这美妙的琴音。
林诗音听得入神,不自觉地跟着轻声哼唱起来。
她的嗓音清越动人,与琴声相得益彰,引得那弹琴的女子都抬头对她微微一笑。
\"这位姐姐弹的是《霓裳羽衣曲》呢。\"双儿小声对云萝解释,\"相传是一位皇帝梦游月宫时记下的仙乐。
诗中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今日我们可算有耳福了。\"
夜市上,各色小吃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黄蓉左手举着糖葫芦,那鲜红的山楂裹着晶莹的糖衣,在灯光下闪闪发亮;右手拿着刚出炉的桂花糕,还冒着热气。
她还不忘给苏宇嘴里塞一块杏仁酥,那酥饼入口即化,甜而不腻,让苏宇不禁想起小时候母亲做的味道。
周芷若则被一个卖剪纸的摊位吸引。那老艺人手持剪刀,在红纸上游走,转眼间就剪出一幅\"嫦娥奔月\"的图案。
嫦娥的衣袂飘飘,玉兔在旁捣药,连月宫上的桂树都纤毫毕现。
周芷若看得入迷,当即请老艺人剪了一幅,准备带回去贴在窗上。
不知不觉间,明月已升至中天,像一轮银盘悬挂在墨蓝色的夜空。
河畔开始有人放莲花灯,点点烛光顺流而下,与天上的星辰交相辉映,分不清哪是灯光哪是星光。
众女也买了灯来放,黄蓉在灯上写下\"岁岁长相见\",那字迹娟秀中带着几分洒脱;
林诗音则写了\"但愿人长久\",字字端庄,仿佛带着无尽的祈愿。
回程的路上,云萝还沉浸在兴奋中。她手中紧紧攥着猜灯谜赢来的香囊,那香囊绣着并蒂莲,里面装着桂花和茉莉,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原来民间的中秋这般热闹!\"她雀跃地说,\"比宫里的宴席有趣多了。
宫里虽然也张灯结彩,但人人都端着架子,哪有这般自在快活。\"
苏宇看着身旁笑靥如花的众女,又望望天上那轮圆满的明月。
黄蓉正和周芷若争论刚才看到的灯谜,王语嫣在给林诗音讲解《霓裳羽衣曲》的典故,小昭和双儿则在分享做兔子灯的心得。
月光洒在她们身上,为每个人都镀上了一层银边,美得不似凡尘中人。
这一刻,苏宇忽然觉得,这大概就是最美好的中秋了。
有明月,有佳人,有欢声笑语,还有手中这盒刚出炉的、带着体温的月饼。
他抬头望向那轮明月,仿佛看到月宫中的嫦娥也正羡慕地望着这人间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