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宋神宗的新宋 > 第50章 再议治水上

第50章 再议治水上(1 / 2)

治平四年(1067年)二月末,福宁殿西书房。炭火盆烧得通红,驱散着深冬的寒意,却驱不散壁上那幅巨大的《黄河澶州决溢图》带来的沉重压迫感。

新帝赵顼,身着白色常服,端坐御案之后。面容沉,扫视着阶下肃立的几位亲近爱臣:三司使韩绛(字子华)、江宁府群牧使王安石(字介甫)、吕惠卿(字吉甫)、曾布(字子宣)、章惇(字子厚)。这五人皆是赵顼暗中留意和考察。乃至破格擢拔的锐意革新之才,此刻齐聚一堂。

“都坐。”

赵顼声音沉稳。内侍搬来锦墩,五人谢恩落座。

赵顼不再寒暄,亲自起身走到五人面前:

“诸卿,今日书房密谈所言不出此门。 朕非求即刻决断。”

“乃欲广纳,听诸卿破局之思。前议束水攻沙清淤筑堤。”

他目光缓缓扫过众人,声音带着一丝沉重的现实感,

“但是,耗钱粮甚多,迁民艰难,豪强 阻挠,胥吏贪墨。”

“诸难如山,举步维艰。诸卿久历地方,通晓实务。有何良策可破此困局? ”

“今日畅所欲言,朕洗耳恭听。”

三司使韩绛(字子华)率先起身。他久在东南盐政,深谙水利与财政平衡之道。手持一份早已备好的《束水攻沙疏》,声音沉稳务实,条理清晰:

“陛下,臣详核都水监条陈。束水攻沙确为相对可行之法,并非全线加堤,徒耗钱粮。”

“应当择河道狭窄水流湍急要害处,如澶州曹村埽和滑州灵河埽。 ”

“筑坚固石堤,束紧水流,冲刷河床。”

“辅以定期清淤,疏浚下游。”

“如此需耗约二百四十万贯。 或可延缓淤积三成,亦可保漕运三年无虞。 ”

“然…… ”

他眉头紧锁,忧色深重:

“泥沙根源在上游,常年黄土高原冲刷,此非人为可解。 ”

江宁府巡牧使王安石(字介甫)紧随其后。他青袍玉立,目光锐利如鹰隼,声音清朗,带着一种洞穿积弊的穿透力与破釜沉舟的魄力:

“陛下,韩计相所言在理,然束水攻沙清淤筑堤皆治标,非治本。 ”

“河患七分,是在人。”

“豪强勋贵侵占滩涂,私筑圩田。壅塞水道,此乃溃决之源。

河工胥吏虚报工料,克扣民夫。致使堤防不固,清淤无效。此乃人祸之首。 ”

“欲治河!”

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必先管人。”

“一、清占滩,敕令限期拆除所有私筑圩田。无论官绅勋贵,敢有抗命者严惩不贷。”

“二、迁民,堤内低洼民户尽数迁至圩外高地,授田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