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身处其中,在内为实,在外为虚……”
“内者,视觉、感觉、触觉之内,天地之内,世界之内,宇宙之内,混沌之内……”
“外者,视觉、感觉、触觉之外,天地之外,世界之外,宇宙之外,混沌之外……”
“一念虚实,即一念内外,一念之间,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此,跨越距离乎?”
“如今,我之肉.身……身处天地、世界之外,宇宙、混沌之内,于前者而言为虚,于后者而言为实……”
“然,纵如此,亦不能一念出入无穷天地世界,更别说宇宙混沌……”
“所以,跨越距离之道,不通。其属极速之道,而非虚实内外之道……”
“纵观前八重,肉.身皆因蜕变而成新体,得新属性……关键应当还在于一个‘变’字!”
“那么,如何蜕变,才能一念虚实,一念内外?”
“必先本身可虚可实,可内可外……再论一念切换!”
“也即是说,天地世界之虚,如何成实?宇宙混沌之实,如何化虚?”
“有曰:涅槃……化虚……”
“涅槃,往往是向死而生……”
“化虚,无疑是由实化虚……”
“向死而生,成就天地世界之实?化虚,成就宇宙混沌之虚?”
“不对……”
“我已超.脱天地世界,天地世界之虚实,于我而言,意义不大。”
“所以,主要还是宇宙混沌之虚!”
“所以,肉.身涅槃,向死而生,以成就宇宙混沌之虚……然,宇宙广大,混沌无极,又怎能真正置身其外?”
“或许,死而不生,完全消没,可以称‘虚’……”
“但,如此,有何意义?”
“似乎,无解?”
“当是我之思路,有误……”
“毕竟,再深想一层,纵然置身宇宙混沌之外,那对于混沌之外的存在来说,依旧非虚。如此,不断外之外,便总有虚尽之时,非绝对之虚……”
“且不管绝对之虚,是否可能,但内外之虚实,必然是歪了!”
“虚实即虚实,内外即内外,既非同名,自有相异,不能等同。所以,还是要回归到虚实之本身……”
“虚实相对,相反,相否……虚者非实,实者非虚……”
“如阴.阳,如光暗,如正负,如真假,如有无……”
“一念虚实,便如一念阴.阳、光暗、正负、真假、有无……”
“阴极而生阳,阳极而生阴……无光而暗生,有光而暗灭……零点正中,左负右正……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创造而有,化乌即无……”
“一念至极,可阴可阳……一念生灭,可光可暗……一念左右,可正可负……一念作为,可真可假……一念造化,可有可无……”
“或至极,或生灭,或左右,或作为,或造化……可虚实否?”
“虚至极,实耶?”
“虚之生?虚之左?虚之作为?虚之造化?”
“似皆不通……”
“不过,却有一共同点——都是两两相对之状态!”
“而状态……”
“记得之前,成就‘玲珑宇宙’的最后一步——逆衍先天‘五太’……”
“这‘五太’,皆源于混沌,终于宇宙,介于混沌、宇宙之间,上承混沌,下启宇宙……乃宇宙成型之前的五种神妙状态!”
“可以说,状态虽有不同,但实际上同源同终!”
“所以,若是肉.身蜕变成一种‘初始之态’,而这种‘初始之态’,即可衍变成‘虚态’,又可衍变成‘实态’,那岂不是就成了?!”
“重点在于‘初始之态’……”
“是了,涅槃……其向死而生,初生之时,岂非正是‘初始之态’?”
一念至此,莫凡恍然大悟,明晰了《混沌宇宙真身法》之第九重的真正奥义。
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时时刻刻处于‘涅槃’之中,保持‘初始之态’,而后便能随时一念化虚,一念为实。
即所谓的‘一念虚实’!
“那么——”
“开始涅槃……”
当即,他界念一动,‘万源圣火’燃起,以焚灭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