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此言,曹操几欲发笑。如此急不可耐地自取其辱?当即雷霆怒喝:
\"二败尽在盟主袁本初!优柔寡断,利令智昏!\"
袁绍暴起拍案,戟指怒骂:\"曹贼安敢如此狂妄?!\"
话音未落,夏侯惇的朴刀已然出鞘。赤色刀罡裂空而至,将盟主席案一分为二。这位独目将军怒不可遏——此战非但徒劳无功,其弟夏侯渊至今昏迷,许褚、乐进等皆受重创。众将浴血奋战,袁绍却吝惜兵马致令战果尽丧,怎不叫人切齿?
虽存着斩杀之心,但碍于曹操严令,终只作威慑。
袁绍面如土色,颤声喝道:\"曹...孟德...莫非欲与天下为敌?!\"
见其狼狈之态,曹操唇边讥诮愈深。
\"袁盟主,这是在恶意栽赃我曹操。当初可是你让我分析这场战役为何会失利。\"
\"请诸位安静聆听便是,何必拍案而起、拔剑相向?是否需要我即刻修书渤海,\"
\"调遣颜良、文丑二位将军星夜兼程前来护驾?\"
袁绍闻听曹操此言,顿时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此番赴陈留会盟,并未携带心腹大将,
仅率十万士卒随行。曹操言下之意昭然若揭:若无河北双雄护持,袁绍难敌曹营任何一员猛将。
这位四世三公的贵胄终究惜命,眼见霸业初显,岂敢与亡命之徒争锋?想到若被匹夫所害,
荣华富贵皆成泡影,只得强压怒火颓然落座。在场诸侯虽多有愤懑,然兵微将寡者不敢造次,
老谋深算者更知此时不宜与曹氏交恶。
虽联军尚有四十万之众,但这些各怀鬼胎的诸侯真会同心抗曹?
无非虚与委蛇,但求自保罢了。此刻强出头者必遭记恨,须知曹操虽此战受创,
仍坐拥两州三十余万精锐。若其狂妄到举世皆敌,届时再联手剿灭不迟。
曹操自然不会愚蠢至此,他此番只为羞辱袁绍,报复当日背刺之仇。
\"其二败在袁本初优柔寡断,刚愎自用。玄德公屡次建言倾巢而出,\"
\"方可击溃刘玄玄甲军,破虎牢则大局可定。然袁盟主为一己之私,\"
\"刻意保存实力,拒发援兵,致使我军登上城头却后继无援。\"
数十万大军付诸东流,岂是曹某之过?
\"当日玄德献计,主张全力出击,而众人却将玄德所言视作玩笑。身为盟主,竟也如此轻率定夺,此乃袁绍之失。\"
\"曹某持天子诏书召集诸位共讨逆贼,原本推选盟主之时,以曹某为首理所应当。\"
\"然曹某深知,袁氏一族四世三公,先辈皆是有为之士。\"
\"想那袁本初乃袁氏嫡传,自幼锦衣玉食,府中幕僚尽是高人,想必必是贤明之主。\"
\"故将盟主之位相让,岂料袁绍竟如此庸碌无能,其号令所至,无不成败。\"
\"此等沽名钓誉之徒,岂配称袁氏血脉?简直辱没名门清誉!\"
袁绍见曹操竟牵涉家世,登时怒不可遏,拍案而起便要斥责。
此时袁公路突然越众而出,当庭直指袁绍:
\"当初推举盟主之时,我便对袁本初心存疑虑。诸位皆被其表面光鲜所惑。\"
\"某与袁绍同出一门,深知其为人虚伪。事实正如孟德所言——\"
\"此人优柔寡断而又自私自利,更兼嫉贤妒能。借着袁氏名号享乐纵情,实乃无才无德之辈!\"
\"此番联军失利,非战之罪,实因我等皆被此人假象所蒙蔽......\"
袁绍见胞弟竟与曹操联手攻讦,怒火中烧几欲失态。
袁术表面义愤填膺,实则暗自窃喜。
自幼受袁绍压制,今日终得良机当众羞辱。这般快意,较之战场取胜更甚。经此一事,袁氏年轻一辈中,唯己独尊矣。
曹操冷眼旁观袁氏兄弟内讧,不再多言。周遭诸侯亦作壁上观,无人为袁绍辩解。
袁绍百口莫辩,只得悻悻离席。
大帐重归寂静,当日附和袁绍嘲讽玄德之人,此刻亦心生悔意。
曹操虽未点名,但众人心知肚明,他们曾对刘备出言不逊。
此刻只觉得曹、 ** 人字字句句都在指桑骂槐,终于按捺不住质问:\"曹孟德,说了半天你仍未解释,为何十万大军即将破城却突然撤兵?\"
\"正是!纵使袁绍、韩馥贻误军机,但你当时下令收兵就是重大失误!\"众人附和道。
曹操环视帐中众人,冷笑道:\"既然诸位仍不明白,曹某便指点一二。我与众将拼死摧毁两侧高地水闸,奈何两败俱伤未能夺取阵地。刘玄麾下猛将如云,连夏侯将军也只能与其中一人战平。若哪位不服,不妨先接夏侯将军一刀?生死各安天命!\"
诸侯闻言噤若寒蝉。方才夏侯惇展露的实力,他们平生未见,甚至那还不是其全力。真要较量,怕是非死即残。这曹操果然睚眦必报,分明是要借机立威。
见众人哑口无言,曹操眼中讥诮更甚。本想就此了结会盟,偏有人不识趣要跳出来自取其辱。既然如此,不妨教他们认清自己几斤几两。
\"我军虽摧毁水闸,但在不知韩馥谎报军情时,换作诸位谁敢不下令攻城?谁能料到敌军有百步穿杨的神射手?更可怕的是,若不进攻,敌军每轮齐射便要折损数千精锐。如此下去,三十万大军迟早要被射杀殆尽!\"
战争策略不可偏差,强攻两翼山丘方能减少士兵无谓牺牲。
我军已调遣六万精兵分击两侧高地,据败退士卒回报:
敌军守军仅万余,我方兵力绰绰有余。
须知两翼地势狭长,三万军士已显拥挤,增兵反碍行军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