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装甲集群后方稍远一些的隐蔽位置,第1机械化步兵师师长王强的部队也已全员就位。大量的Gc十轮卡车和3半履带车排成数列长龙,引擎同样在低声轰鸣。半履带车上,1919A4中型机枪的枪口指向天空,随时准备提供防空和对地压制火力。车厢里,满载着头戴1钢盔、全副武装的机械化步兵。他们检查着手中的1加兰德步枪,将汤姆逊冲锋枪的弹鼓擦得锃亮,将一颗颗K2手榴弹的后盖拧松。没有人说话,只有金属碰撞的轻微声响和偶尔传来的军官低声叮嘱。他们的眼神紧盯着前方的坦克集群,只等装甲部队用履带和火炮在日军的防线上撕开缺口,他们便会如同决堤的洪水般涌入,用自动武器和手榴弹肃清每一处街垒、每一栋房屋,将突破口的战术胜利,转化为决定性的战果。
整个第七军蓄势待发,只待总攻命令一下,便将向着芒市的心脏,发出石破天惊的一击。
总攻发起日,黎明。集团军直属炮兵司令周振邦中将,集中了重炮师和火箭炮兵旅的绝大部分火力,对芒市北面及东面城墙日军预设防御阵地,进行了长达四十分钟的毁灭性炮击。1 155“长脚汤姆”和1 203“榴弹炮之王”的巨弹,如同陨石般砸落在城墙上,砖石飞溅,烟尘冲天。t34“管风琴”火箭炮的一次次齐射,则将城墙后的区域化为一片火海,极大地杀伤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和士气。
炮火尚未完全停歇,第七军的进攻浪潮便已涌起。
“前进!”
楚南河一声令下,无线电波将命令传达到每一个坦克车组。
刹那间,数十辆“谢尔曼”坦克如同苏醒的钢铁巨兽,排成标准的攻击楔形队形,引导着搭载装甲步兵的3半履带车,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向被炮火撕裂的芒市城垣缺口!坦克的履带碾过遍布弹坑的焦土,炮塔不断旋转,机枪手警惕地扫视着两侧,炮长则随时准备向任何出现的目标开火。
日军的抵抗瞬间爆发。残存的城墙上、被炸塌的房屋废墟里,隐藏的机枪火力点和迫击炮、步兵炮,向冲锋的装甲集群倾泻着弹雨。子弹打在坦克装甲上,发出密集的“叮当”声响,溅起串串火星。一辆冲在最前面的“谢尔曼”坦克,不幸被日军一枚隐蔽良好的47反坦克炮命中侧面,履带断裂,瘫痪在原地,车组成员奋力从舱盖爬出,随即被伴随的装甲步兵掩护后撤。
“不要停!压制火力!工兵,清理路障!”
刘慧平在指挥车里冷静地下达指令。
坦克集群的炮火开始猛烈还击。75\/76坦克炮喷出火焰,将一个个暴露的日军火力点打成废墟。伴随的装甲步兵们迅速下车,以坦克为移动掩体,用手中的自动武器精准地点射着试图靠近投掷“肉弹”或磁性手雷的日军士兵。工兵冒着枪林弹雨,使用爆破筒和炸药包,快速清除着日军设置在缺口处的障碍物和雷场。
在绝对的火力和装甲优势面前,日军的正面阻击显得苍白无力。装甲洪流硬生生冲垮了芒市城垣的防御,主力部队如同决堤的洪水,从多个缺口涌入城区。芒市,这座滇西名城,就此进入了最为残酷的巷战阶段。
进入城区,战斗的性质陡然改变。宽阔的街道变成了死亡走廊,每一扇窗户、每一个门洞、每一堆瓦砾后面,都可能隐藏着致命的杀机。日军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将军民混合的房屋改造为坚固的支撑点,在街口设置交叉火力,在屋顶布置狙击手,甚至挖掘地道连接不同建筑,进行灵活的机动和反击。
第七军的装甲部队在狭窄的街道中遇到了挑战。坦克的视野受限,侧翼和尾部极易遭到日军“肉弹”和近距离反坦克火力的攻击。一辆“谢尔曼”在转弯时,被从二楼窗口扔下的炸药包炸毁了履带;另一辆则被躲在下水道里的日军用燃烧瓶点燃。
楚南河立即调整战术:“坦克不得单独冒进!与步兵紧密协同,以步兵清屋,坦克提供火力支援!”
新的战斗模式随即展开。第1机械化步兵师的士兵们成为了巷战的主角。他们以班排为单位,组成精干的战斗小组。坦克则停在街口或相对开阔处,作为固定的直瞄火力点,用坦克炮轰击日军固守的坚固房屋,用机枪封锁街道,压制日军火力。
步兵们的战斗血腥而艰难。他们不再走街道中央,而是采用“破墙开洞”的战术,用炸药、爆破筒甚至火箭筒,在相邻的房屋墙壁上开辟通道,从一栋建筑内部运动到另一栋,逐屋清剿。遇到日军固守的房间,先是投入手榴弹,随后冲锋枪手和步枪兵迅猛冲入,进行近距离射杀。火焰喷射器成为了对付地下室和密闭空间的利器,炽热的火焰喷入,往往能瞬间瓦解抵抗。
与此同时,从东面突入的新一军部队,也展现了其在复杂环境下出色的渗透和突击能力。孙立人鼓励部队以小股兵力,利用城区的复杂地形,大胆穿插,分割日军阵地。新38师的一支精干分队,在一次夜袭中,悄无声息地渗透到了日军一个大队指挥所附近,用手榴弹和冲锋枪突然发起攻击,一举端掉了这个指挥节点,导致该区域日军陷入混乱。
新二军的部队在巩固西侧阵地的同时,也派出部分精锐,配合主力进行巷战。他们作风顽强,善于构筑临时工事和设置诡雷,在巩固已占领街区,防范日军反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战斗是残酷的拉锯战。一条街道,一个院落,往往要经过数次甚至十几次的反复争夺才能最终占领。敌我双方的士兵在瓦砾间、残垣后激烈交火,手榴弹的爆炸声、冲锋枪的扫射声、伤员的惨叫声此起彼伏。白刃战时有发生。
在这场惨烈的巷战中,盟军空军再次扮演了“空中炮兵”的角色。尽管芒市城区面积不如腾冲,但每日出动的p-51、b-25机群,依然对已知的日军坚固据点、疑似指挥所和物资囤积点进行了反复的轰炸和扫射。尤其是在日军依托一些大型建筑(如原土司府、仓库等)负隅顽抗时,李锦命令使用了凝固汽油弹。这种可怕的武器被投下后,瞬间爆燃,产生的高温和粘稠火焰几乎能吞噬一切,将日军藏身的木质结构建筑化为灰烬,给守军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震慑和物理杀伤。
然而,空袭和炮火无法消灭每一个角落的敌人。最终决定胜负的,依然是地面部队的意志和牺牲。中国驻印军的官兵们,凭借着优势的装备、严格的训练和光复国土的坚定信念,顶着巨大的伤亡,一步一步,一米一米地向城内推进。日军的抵抗虽然疯狂,但在兵员、火力、补给全面劣势的情况下,其控制区域在不断缩小,士气也在持续的血腥消耗中逐渐崩溃。
经过十余日的激烈巷战,芒市城内的日军被逐渐压缩到了城中心的几个孤立据点。胜利的天平,已经不可逆转地倒向了中国军队一方。第七军的坦克和新一军的步兵,正从多个方向,向着日军最后的核心阵地逼近。芒市的光复,已然指日可待。而与此同时,左路的沈德威部,已经将目光投向了下一个目标——遮放,并为切断芒市残敌南逃之路,展开了积极的行动。滇西反攻的铁流,正以不可阻挡之势,继续向南奔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