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b7区域边缘,临时建立的前进据点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空气中弥漫的尘埃与未知能量的腥甜气息愈发浓烈,仿佛无形无质的毒瘴,侵蚀着每个人的神经。临时架设的强光探灯无法完全驱散这片区域固有的阴冷与黑暗,光线在扭曲的金属管道和嶙峋岩壁上投下摇曳不定、张牙舞爪的影子,如同潜伏怪兽的触须,伺机而动。
顾锦城站在据点外围,面罩下的目光锐利如鹰隼,扫视着通往b7区域深处那如同巨兽食道般幽深漆黑的通道入口。他的右臂在生物电刺激器的持续作用下,刺麻感已稍有缓解,但肌肉深处那种被强行安抚后残余的酸胀与隐隐的不驯服感,依旧提醒着他之前那场能量冲击的凶险。这不仅是生理上的负担,更是心理上的警示——他们面对的力量远超常规。宋墨涵清冷而专业的叮嘱言犹在耳,像一道无形的屏障,守护着他身体的极限,也悄然抚平着他内心因“影刃”失联和陈亮病情反复而泛起的波澜。他想起了出发前夜,宋墨涵在实验室里彻夜未眠分析数据的身影,那紧抿的唇角和无意识敲击桌面的指尖,泄露了她平静外表下的担忧。这份无声的关切,此刻成了他稳定心神的锚点。
“队长,指挥中心回传了初步分析模型。”赵强快步走来,沉重的作战靴踩在碎石上发出嘎吱声响。他将便携终端递到顾锦城面前,屏幕上显示着由宋墨涵团队紧急构建的能量扩散预测图,错综复杂的通风管道网络被染上了代表不同危险等级的、触目惊心的红黄色块,而“影刃”最后信号消失的区域,正是一个巨大而深红的能量涡旋中心。“模型显示,能量确实在管道内形成了多重共振,扩散速度超乎预期。宋博士强调,在进入核心区前,必须优先破坏几个关键的共振节点,否则一旦引发链式反应,整个b7区域甚至可能引发结构性坍塌,后果不堪设想。”
顾锦城颔首,目光沉静地掠过地图上那些致命的红色标记。他的视线最终落在旁边蜷缩在防护设备箱旁、正对着采集到的能量残留样本发呆的吴仁身上。这位年轻的能量感应工程师,脸色苍白得像纸,左手包裹着厚厚的绷带——那是上一次感知尝试时被能量反噬留下的创伤。吴仁并非战斗人员,他的“武器”是他那异于常人的、对能量流动近乎直觉的敏感,但这种敏感也让他承受着巨大的精神负担。
“吴工,”顾锦城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他走到吴仁身边,蹲下身,与他对视,“我们需要你再次尝试感知。这次的目标更明确——找到那些共振最强烈的‘节点’,以及……尝试捕捉‘影刃’可能残留的生命信号。任何感觉,哪怕是再细微、再荒诞的直觉,都可能是关键。” 他顿了顿,补充道,“我知道这很困难,也很危险,但你是我们唯一能‘看清’能量流向的眼睛。”
吴仁抬起头,眼神中交织着恐惧与责任。他想起自己加入这个特殊项目的原因,正是因为童年时一次意外,让他拥有了这种常人无法理解的能力,也因此被孤立。是宋博士和顾队长给了他信任和发挥所长的机会。他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将未受伤的左手缓缓靠近能量样本容器。他闭上眼,眉头紧锁,全身心沉浸到那种玄之又玄的感知中。几分钟后,他猛地睁开眼,呼吸急促,指向能量预测图上的几个特定交汇点:“这里……这里……还有这里!能量像沸腾的油锅一样在这里打转,非常‘吵’,非常‘饥饿’!它们好像在……吞噬周围的一切!至于‘影刃’……”他脸上掠过一丝痛苦和迷茫,声音带着哽咽,“太混乱了,我……我感觉不到清晰的‘存在’,只有一些非常微弱的、被撕扯的‘碎片’……像风中残烛,随时会熄灭……”
这模糊的感知虽未带来“影刃”生还的确切好消息,却为破坏共振节点提供了宝贵的方向。顾锦城深深看了吴仁一眼,拍了拍他的肩膀,“辛苦了,这很有价值。” 他立刻起身,果断部署小队成员,分成两组,携带高爆定向炸药,由经验丰富的赵强带领一队,自己亲自带领另一队,依据吴仁指出的方位,迅速而无声地潜入错综复杂的管道迷宫中,执行节点爆破任务。
**\\* \\* \\* \\* ***
医疗核心区内,气氛同样紧绷如弦,空气里消毒水的气味似乎也带上了焦灼。
宋墨涵站在主控台前,屏幕被分割成数个区块:一边是顾锦城小队成员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控(顾锦城的右臂数据被单独高亮,她设置了特殊警报阈值),一边是b7区域不断更新的能量扫描图,另一边则是陈亮隔离舱内急剧波动的生理参数。她像一位同时指挥三场战役的将军,大脑高速运转,分析着每一丝数据变化。
陈亮的情况正如她所汇报的那样,急转直下。同化能量展现出的适应性堪称恐怖,之前还能勉强抑制其蔓延的生物电屏障正在迅速失效。监视器上,代表陈亮神经活动与生命力的曲线如同失控的过山车,剧烈起伏后趋势向下,警报声时不时尖锐地响起,敲打着室内每一个人的心脏。年轻的助理研究员林浩额上满是汗水,手指在控制台上飞快操作,试图稳住情况。
“博士,抑制剂的逆转录酶成分无法跟上能量变异的速度!陈亮的细胞正在出现不可逆的衰变迹象!线粒体功能衰竭超过百分之四十!”一名年轻的研究员声音带着哭腔报告,脸上写满了无助和绝望。
宋墨涵抿紧了唇,脸色在冷白光下显得有些透明,但眼神却异常沉静,如同风暴中心平静的海面。她没有慌乱,只是更快速地翻阅着吴仁刚刚传输过来的、关于能量与生物组织深层交互的原始数据流。那些混乱、抽象的能量波动模式,在她眼中如同亟待破译的密码。她注意到能量在侵蚀过程中,似乎对特定的、稳定的生物电谐波表现出短暂的“迟疑”。
“放弃通用逆转录酶路径,尝试靶向能量核心中的‘信息熵’结构。”宋墨涵的声音清晰而冷静,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林浩,重新校准生物电频率,参照顾队右臂能量驯服过程中的‘欺骗波纹’谐波数据,将其逆向解析,模拟出一种‘伪休眠’信号。我们需要欺骗这股能量,让它认为宿主环境不再适合扩张,进入一种暂时的‘蛰伏’状态。”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且冒险的方案,是基于对顾锦城身体数据的深度解读与吴仁感知信息的结合。林浩愣了一下,随即眼中爆发出光彩:“明白!利用能量本身的‘智能’进行反向欺诈!我立刻调整参数!”
就在医疗团队争分夺秒调整方案的同时,主屏幕上,代表顾锦城生命体征的光点伴随着他深入b7区域的行动,开始出现细微但持续的波动。尤其是在他带队执行第一次节点爆破时,右臂的生物电信号再次出现小幅跃升,虽然很快被抑制下去,却让宋墨涵的心猛地一揪。她放在控制台上的手不自觉地收紧,指节泛白。她能想象出他在前方面对的险境,每一次数据的跳动,都可能对应着一次生死一线的交锋。
**\\* \\* \\* \\* ***
地下管道深处,爆破任务并非一帆风顺。环境恶劣超出预期,能量乱流不时窜出,干扰着设备和人的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