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赵志刚参谋长的到来与“幽灵之眼”情报的披露,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涟漪迅速扩散至病房的每一个角落。顾锦城眼中那簇被点燃的火焰并未熄灭,反而在沉默中燃烧得更加炽烈。他求生的意志不再仅仅源于本能,更背负起了对牺牲战友的责任与破解困局的国家使命。这巨大的压力,对于尚在脆弱恢复期的他而言,是一把双刃剑。
宋墨涵敏锐地察觉到了他平静外表下汹涌的暗流。在他再次尝试发声失败,因挫败而紧握拳头、指节泛白时,她轻轻覆上他的手背,声音温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锦城,看着我。”
他抬起眼,眸中交织着焦躁与不甘。那些无法说出口的话语在他的喉间翻滚,最终化作一声无声的叹息。
“我理解你的急迫,但你的身体是承载一切的基础,包括你的记忆、你的判断、你的责任。”宋墨涵的声音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渗入他焦灼的心田,“康复没有捷径,我们必须尊重科学,一步一个脚印。相信我,也相信你自己,我们可以做到。”
她的话语像一阵和煦的风,稍稍吹散了他心头的阴霾。他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神已恢复了些许沉静,重重地回握了一下她的手,表示接受。这个简单的动作,蕴含着他全部的信任与承诺。
真正的挑战始于系统的复健。言语康复是首要难关。宋墨涵制定了极其详尽的计划,将现代康复医学与传统疗法巧妙结合。每天固定时间,她都会坐在床边,拿着图文卡片,从最简单的元音“a、o、e”开始,一遍遍示范口型,引导他调动沉睡已久的面部肌肉和声带。
“啊——” 宋墨涵的声音清晰而柔和,她的眼神专注而充满期待。
顾锦城紧抿着唇,额角因用力而沁出细汗,喉结剧烈滚动,却只发出嘶哑的气音。挫败感再次袭来,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将他紧紧缠绕。
“不急,我们慢慢来。”宋墨涵没有丝毫厌烦,她用棉签蘸取温水,轻柔地湿润他干燥的嘴唇,“感受气流,从腹部发力,看我的口型,啊——”
时间在一次次尝试中流逝。终于,一个微弱却清晰的“啊”从他喉间溢出,虽然短暂,却无比真实。那一瞬间,顾锦城眼中迸发出的光彩,堪比星辰。宋墨涵立刻给予鼓励的微笑和肯定的眼神:“很好!就是这样!我们再来一次!”她的喜悦感染了他,让他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除了言语,还有肢体功能的恢复。长期的卧床导致肌肉萎缩无力。物理治疗师每日会来进行专业按摩和被动活动,但更多的主动训练需要顾锦城自己完成。起初,他连抬起手臂都异常艰难,每一次尝试都伴随着剧烈的颤抖和涔涔冷汗。宋墨涵特意在他的病房里安装了一面康复训练镜,让他能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每一个微小进步。
宋墨涵始终陪伴在侧。在他因无力而想要放弃时,她会不动声色地托住他的手肘,分担一部分力量,引导他完成动作,口中不断鼓励:“很好,角度比昨天又进步了。”“坚持五秒,四、三、二、一,很棒!” 她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强的兴奋剂。顾锦城往往能爆发出超越预期的毅力,完成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每当完成一组训练,他都会透过镜子,与宋墨涵的目光交汇,那眼神中不仅有疲惫,更有一种重获掌控感的坚定。
这期间,林曦月成为了宋墨涵得力的助手和偶尔的“减压阀”。她心疼宋墨涵没日没夜的操劳,总会找机会让她稍微休息。“墨涵姐,你去喝口水,或者眯十分钟,这里我守着,顾队长一动我就叫你。” 有时,她也会带来一些外面的消息,或者讲个轻松的小笑话,试图缓和病房内过于紧张的气氛。一次,她甚至带来了一盆小小的绿萝,放在窗台上,那抹生机勃勃的绿色,确实为这间充斥着消毒水气味的病房增添了几分暖意。
一天下午,霍队带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一个名叫王铮的年轻战士,是顾锦城小队在那场遭遇战中幸存下来的队员之一,自己也带着伤,刚刚能下地行走。他拄着拐杖,看到病床上的顾锦城,眼圈瞬间就红了。
“队长……” 王铮的声音带着哽咽,他走到床边,想敬礼,却因动作牵动伤口而咧了咧嘴。
顾锦城无法言语,只能用目光深深地注视着王铮,眼神里有关切,有询问,更有深沉的痛楚。他注意到王铮略显空荡的右袖管,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
王铮明白了他的意思,努力平复情绪,哑声道:“队长,我们都还好,柱子他……”他顿了顿,吸了吸鼻子,“柱子他走的时候,很英勇,没给咱队丢人。他一直说,跟着您,值!”接着,他简单地叙述了那场遭遇战的后续,他们如何拼死突围,如何等到援军,语气虽然平静,但字里行间充满了血与火的惨烈。
听到“柱子”的名字,顾锦城的呼吸明显一滞,眼眶迅速泛红,他闭上眼,下颌线绷得紧紧的,仿佛在极力压制着翻涌的情绪。
宋墨涵心中一紧,正准备上前干预,却见顾锦城缓缓睁开眼,极其缓慢地、用尚不灵活的手指,轻轻碰了碰王铮搁在床边的手背。那是一个无言的安慰,一个沉重的托付,一个队长对部下最深切的关怀。他的目光落在王铮的断臂处,充满了愧疚与痛惜。
王铮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他用力点头:“队长,您快点好起来,兄弟们还等着您带我们……给柱子报仇,给所有牺牲的战友报仇!” 他没有多待,怕影响顾锦城休息,郑重地敬了个礼,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这次探视,不仅带来了战友的消息,也像一面镜子,让顾锦城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肩头未尽的责任。
这次探视,仿佛打开了顾锦城情感的某个闸口。当晚,他再次陷入梦魇,这一次,他不再只是无声流泪,而是在极度的痛苦中,模糊地喊出了两个字:“柱子……走!” 声音嘶哑破碎,却如同惊雷般在寂静的病房炸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