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战地医生和特战队军人相互救赎 > 第243章 岩洞救援中,希望与信任

第243章 岩洞救援中,希望与信任(1 / 2)

第二百四十三章

岩洞内的空气粘稠而沉重,混合着泥土的腥气、汗水的咸涩以及消毒液刺鼻的味道。那抹被顾锦城带来的希望,如同风中残烛,虽未熄灭,却需靠后方实验室的争分夺秒与前线上钢铁般的意志共同维系。顾锦城宣布的消息像一剂强心针,但针头过后,现实的压力依旧如潮湿阴冷的岩壁,无声地渗透,紧紧包裹着每一个人。

雷刃靠坐在岩壁旁,那条受伤的左腿伸直着,标准解毒剂似乎暂时遏制了毒素的蔓延,但深层次的麻木感如同潜伏的毒蛇,并未远离。那几点猩红疹斑,在苍白皮肤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刺眼,像是死亡的烙印。这位平日里声若洪钟的硬汉,此刻紧咬着牙关,额角不断渗出细密的冷汗,每一次不经意的肌肉抽搐,都暴露着他正承受着怎样的痛苦。身体的诚实反应与他试图维持的刚毅形成了无声的角力。

鹰眼沉默地跪坐在他身旁,那双平日里锐利如鹰隼、用于锁定千米之外目标的眼睛,此刻正专注地凝视着战友腿上的伤口。他动作极其轻柔地更换着冷却凝胶贴,指尖稳定得没有一丝颤抖,仿佛手中不是救命的敷料,而是他那把视若生命的狙击步枪的精密部件。山鬼则早已沉浸在宋墨涵发来的超声波模块集成方案中,他利用手头有限的工具和备用零件——一些从损坏装备上拆解下来的线路、几个备用传感器,甚至还有一枚原本用于爆破的微型压电陶瓷片——开始了初步的改造尝试。岩洞内回响着细微却规律的金属摩擦声、仪器调试的滴答声,这是属于技术兵的战场,无声,却同样关乎生死。

顾锦城站在洞口附近,挺拔的身姿如同一棵扎根于绝境的孤松,是队员们心中不倒的旗帜。他透过岩石狭窄的缝隙,凝视着外面仿佛永无止境的滂沱雨幕,目光似乎要穿透那层层水帘,看清潜藏其中的危险。只有他自己知道,内心深处那根名为“宋墨涵”的弦,被绷得有多紧,几乎到了断裂的边缘。

他的思绪飘回了基地那个洒满晨光的送行廊桥。彼时,钢铁与秩序是主旋律,而她,穿着一尘不染的白大褂,在一片肃杀的军绿色中,像一朵安静绽放在悬崖边的百合,纯净而坚韧。她什么也没多说,只是将一个还带着她指尖微凉温度的小小金属平安符塞进他手里,上面刻着的抽象龙纹,线条遒劲,仿佛蕴藏着无尽的力量。“锦城,平安回来。”她眼神温润,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那时,他只以为是寻常的牵挂与祝福,如今在这生死一线的绝境,那抹温柔与那枚紧贴胸口的平安符,却成了支撑他保持绝对冷静、做出理性判断的重要基石。

他的“逆鳞”,从来不是自身的伤痛与危险,而是身边战友鲜活的生命,以及……那个远在后方,却仿佛无时无刻不与他命运丝缕相连、用另一种方式与他并肩作战的她。

---

后方基地,临时工作区。

灯光如同永不疲倦的守卫,彻夜燃烧。林皓的加入,如同在一台原本已高速运转的精密仪器中,注入了一股更强劲、更高效的动力。他带来的“神经毒素拮抗剂”原型和复杂的“蜂巢”动态能量模型,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迅速与宋墨涵积累的临床数据、陈澜监测到的异常物理参数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合成车间内,机器轰鸣,指示灯闪烁,微调后的新型拮抗剂正在以最高优先级被批量生产。另一边,工程部门的工程师们正对照着宋墨涵团队下发的单兵装备超声波模块集成方案,紧张地进行适配和改装。整个基地的后援系统,因为一个明确的目标而被彻底激活。

林皓行事果决,指令清晰,在与宋墨涵和陈澜的协作中,展现出的不仅是深厚的专业素养,更有一种军人特有的雷厉风行和务实精神。他注意到宋墨涵在连续高强度工作下,依旧能保持惊人的敏锐和对数据近乎直觉的把握,这让他收起了一开始的些许官方客套,转而流露出真诚的敬意。

“宋医生,”林皓走到正全神贯注核对最后一批药剂合成数据的宋墨涵身边,声音不自觉地放缓,“首批药剂已经准备就绪,我会搭乘三十分钟后起飞的‘隼’式运输机出发。关于前线应用,除了雷刃队员的紧急救治,我建议对其他队员也进行预防性用药评估。另外,必须采集更多环境样本和可能的生物源样本,我们需要判断这种毒素是否存在我们未知的变异方向。”他补充道,眼神锐利,“根据‘蜂巢’模型反馈,这种毒素的结构具有很高的不稳定性。”

“我完全同意你的方案,林少校。”宋墨涵抬起头,眼下淡淡的青黑掩饰不住她眼中的清亮与坚定,“顾队长他们会全力配合你的工作。前线环境复杂多变,一切……务必小心。”她的关切清晰而直接,源于对同胞的负责,也源于对任务成功的渴望。

林皓郑重点头,目光在她写满疲惫却依旧不肯松懈的脸上停留了一瞬,随即利落转身,进行最后的行前装备检查。高战适时走了过来,语气带着不容拒绝的关切:“墨涵,你必须去休息一下了,连续工作超过四十小时,铁打的身体也受不了。后面还需要你坐镇。”

宋墨涵轻轻摇头,嘴角努力牵起一丝勉强的笑意,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主屏幕:“高队,我真的没事。至少……要等到林少校安全抵达,前线传来确切的好消息,我才能稍微安心。”屏幕之上,顾锦城小组的坐标和生命体征信号稳定地跳动着,唯有雷刃的几项数据后面,那代表警示的黄色标记格外刺眼。她的心,早已有一大半跨越了千山万水,系于那片被暴雨和危机笼罩的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