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搞钱传奇 > 第28章 “国父”为革命奔波筹钱之旧金山的“江湖债”

第28章 “国父”为革命奔波筹钱之旧金山的“江湖债”(1 / 2)

光绪三十一年夏,旧金山唐人街的“致公堂”堂口,烟雾缭绕。黄三德坐在太师椅上,手里把玩着一对核桃,眼神锐利地盯着站在面前的孙中山。

“孙先生,你想让致公堂帮你筹钱,没问题。”黄三德的声音像砂纸磨过木头,“但致公堂不是慈善堂,我们帮你,你得帮我们办一件事。”

孙中山心里一紧。他早就听说,致公堂是北美最大的华侨社团,成员多是洪门兄弟,讲究“江湖义气”,但也最讲“利益交换”。他定了定神:“黄堂主,请讲。只要是为了革命,只要不违背道义,我孙中山万死不辞。”

“很简单。”黄三德把核桃往桌上一放,“清廷驻旧金山领事馆,最近一直在找致公堂的麻烦,说我们‘窝藏乱党’,还扣了我们两艘运货的船。你帮我们把船要回来,再让清廷的人不敢找致公堂的麻烦,致公堂就帮你发行‘中华民国金币券’,保证让你在北美筹到五十万。”

孙中山皱起眉头。他知道,清廷驻旧金山领事馆的领事梁诚,是个老狐狸,油盐不进。要从他手里要回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黄堂主,我可以试试。”孙中山说,“但我需要致公堂的帮助——我需要知道梁诚的行踪,还有他的软肋。”

黄三德笑了:“没问题。梁诚最喜欢去唐人街的‘同庆楼’吃晚饭,他有个小妾,住在城外的别墅里。另外,他最近在帮清廷倒卖军火,赚了不少黑钱。这些,够不够?”

孙中山点了点头:“够了。三天后,我给黄堂主答复。”

接下来的三天,孙中山没闲着。他先是乔装成一个商人,去“同庆楼”蹲点,摸清了梁诚的作息;然后又通过致公堂的兄弟,拿到了梁诚倒卖军火的证据——一张他和英国军火商的交易合同。

第四天晚上,孙中山在“同庆楼”的包间里,见到了梁诚。

梁诚穿着长袍马褂,手里端着酒杯,眼神轻蔑地看着孙中山:“孙先生,你不好好在海外流亡,跑到我这里来,是想送死吗?”

“梁领事,我是来和你做交易的。”孙中山把交易合同放在桌上,“这张合同,要是传到清廷军机处,你觉得你还能坐在这里喝酒吗?”

梁诚的脸色一下子变了。他没想到孙中山会拿到这个证据。他强装镇定:“你想要什么?”

“很简单。”孙中山说,“第一,把致公堂的两艘船还回去;第二,以后不准再找致公堂的麻烦;第三,不准干涉我在北美筹钱。只要你答应这三件事,这张合同,我就还给你。”

梁诚盯着孙中山看了很久,终于咬了咬牙:“好,我答应你。但你得保证,以后不要再找我的麻烦。”

“我孙中山说话算话。”孙中山把合同收起来,“梁领事,你也是中国人,我劝你一句,清廷已经腐朽了,迟早要亡。你要是识相,就早点回头,别再做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华侨的事。”

梁诚没说话,只是端起酒杯,一口喝干了酒。

第二天,致公堂的两艘船就被放了回来。黄三德得知消息后,对孙中山刮目相看:“孙先生,没想到你不仅会搞革命,还会玩‘江湖手段’。好,我黄三德说话算话,现在就帮你发行金币券。”

致公堂的兄弟们效率很高。短短几天,他们就在旧金山、纽约、洛杉矶等城市的唐人街,贴满了金币券的海报。海报上写着:“认购中华民国金币券,革命成功后双倍兑付,凡认购者,皆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

一开始,华侨们还有些犹豫。毕竟,金币券一张就要一百大洋,不是小数目。但致公堂的兄弟们带头认购——黄三德一下子买了五百张,其他堂主也纷纷跟进。华侨们见致公堂都这么支持,也开始踊跃认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