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搞钱传奇 > 第12章 康熙搞钱有多狠?抄明珠家填腰包,盐税“羡余”全归自己

第12章 康熙搞钱有多狠?抄明珠家填腰包,盐税“羡余”全归自己(2 / 2)

\"朕不罚你。\"康熙伸手把他扶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样,那三十万两'羡余',你拿二十万两送进内务府——朕用这钱补军饷,也算替你为国家出力。剩下的十万两,你分一半给底下的差人,另一半留着给老夫人添些补品,没人会说你贪。\"

张大人愣了愣,瞬间明白过来——这哪是要银子,是给了他一个表忠心的机会!他忙不迭地应承:\"奴才明日一早就亲自把银子送进宫!多谢万岁爷体恤!\"

等出了盐运使衙门,钱紧忍不住问:\"万岁爷,您怎么知道他肯给银子?万一他硬说没有'羡余'呢?\"

康熙笑着敲了敲他的脑门:\"户部的账本是死的,官员的心思是活的。盐税是国家的大钱,可他们办事总得有'活络钱',这'羡余'就是他们的底气。朕不查他,是给了他体面;他给朕银子,是表了忠心——既没伤和气,又填了窟窿,比逼着户部加税,聪明多了吧?\"

果不其然,没过几日,不仅两淮盐运使送了银子,江南的关税监督、广东的市舶司也纷纷派人来\"孝敬\"——有个关税监督怕送少了,竟把自己收藏的两幅唐伯虎字画都送进了内务府。钱紧看着账本上的数字,直咂舌:\"万岁爷,您这招可比街头说书先生讲的兵法还厉害!\"

康熙却沉了脸:\"这不是兵法,是人心。要是官员们都得靠贪墨过日子,这天下才真的乱了。朕给他们留条活路,他们自然肯给朕办事——这买卖,不亏。\"

可最让钱紧佩服得五体投地的,还是康熙抄明珠家那回。

明珠是当朝大学士,仗着自己是太子的外叔公,在朝堂上一手遮天,不仅贪墨军饷,还私下卖官鬻爵,连地方知府的位置都敢标价十万两。户部查了三回,都被他用银子压了下去,连御史弹劾他的奏折,都被他半路截了去。

那天康熙在乾清宫召见明珠,钱紧站在帘后伺候,见明珠穿着绣金线的蟒袍,昂首挺胸地走进来,连给皇帝行礼都带着三分傲气。康熙没提贪墨的事,反而指着案上的西洋钟表笑:\"明大人,听说你家藏了一屋子的西洋玩意儿?连自鸣钟都有十几座?\"

明珠以为皇帝好奇,立刻眉开眼笑:\"万岁爷要是喜欢,奴才明日就挑两座最好的送进宫!这些玩意儿虽不值钱,却是西洋使节特意孝敬的,看着新鲜。\"

\"新鲜就好。\"康熙的笑容忽然收了,指尖重重敲了敲御案,\"可你藏在府里的,不只是自鸣钟吧?江南盐商送你的三进宅院,山西票号存的五十万两白银,还有那些官员给你送的'谢礼'——你说,这些东西,也新鲜吗?\"

明珠的脸瞬间从红变白,再从白变青,\"噗通\"一声跪下去,连蟒袍的下摆都被扯得歪了:\"万岁爷!奴才冤枉!那些都是...都是别人栽赃的!\"

\"冤枉?\"康熙拿起案上的一本账册,扔到他面前,\"这是你府里账房偷偷送进宫的,上面记着你去年卖了三个知府职位,赚了三十万两——你还要朕念给你听吗?\"

明珠瘫在地上,再也没了往日的傲气,只顾着磕头求饶。康熙却摆了摆手,对门口的侍卫道:\"革去明珠一切官职,抄家!\"

钱紧带着内务府的人去明珠府抄家时,差点被满院子的财宝惊掉下巴:正房的库房里堆着五十万两白银,码得比人还高;西厢房里藏着上百匹云锦,连宫里都少见;最夸张的是书房的暗格,打开一看,里面全是各色玉器珠宝,光和田玉就有几十块,还有一箱西洋金币,闪得人眼晕。

等把抄来的财宝登记造册送进宫,钱紧忍不住问康熙:\"万岁爷,明珠是太子的外叔公,您抄了他的家,就不怕太子不高兴?万一朝堂动荡怎么办?\"

康熙正翻着明珠的账本,闻言笑了:\"他占着高位贪钱,就像田里长了杂草,不除了,好庄稼怎么长?你看,他贪的银子,比内务府去年全年的收入还多——抄了他的家,既清了朝堂的蛀虫,又给朕的'钱袋子'添了底气,顺便还能让那些想贪的官员吓破胆,这是一箭三雕的买卖,划算得很。\"

果然,明珠被抄家后,朝堂上的官员们老实了不少,连给内务府的\"孝敬\"都主动多送了些。有回钱紧去户部办事,听见几个官员嘀咕:\"连明珠都栽了,咱们还是规矩点,别让万岁爷惦记上。\"钱紧听着直乐,转头就把这话告诉了康熙。皇帝正看着西北送来的军报,闻言笑道:\"他们怕就对了——朕的'钱袋子',可不光是用来赚钱的,还得用来镇住这些歪心思。\"

这年除夕,康熙让钱紧把内务府的银子拨出一百万两送进户部补军饷,又拨五十万两给河道总督修黄河。钱紧捧着账本舍不得放手:\"万岁爷,这可是咱们辛辛苦苦赚的银子,怎么说送就送了?\"

康熙望着宫外漫天的烟花,忽然转头问他:\"钱紧,你说这天下是谁的?\"

钱紧愣了愣:\"是万岁爷的。\"

\"既是朕的天下,朕的'私房钱',自然要用来养这天下。\"康熙的眼里映着烟火的光,语气格外温和,\"户部的钱是'公钱',要按规矩花;朕的钱是'活钱',要花在刀刃上。能让百姓有饭吃、边境安稳,这'钱袋子'才算没白搞——毕竟,这天下太平了,朕的内务府,才能一直有得赚啊。\"

钱紧望着皇帝的背影,忽然觉得,自家万岁爷哪里是帝王,分明是天底下最会\"做生意\"的掌柜——左手抓着产业,右手握着人心,把\"搞钱\"变成了治天下的法子。那天夜里,他揣着新的账本回内务府,路过宫门时,听见街上的百姓在放鞭炮,嘴里念叨着\"今年收成好,明年更太平\",忽然就懂了康熙的心思:这\"私房钱\"赚得再巧,终究是为了这天下的百姓,为了这大清的安稳。

搞钱,是一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