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2 / 2)

这还用考虑?俗话说的好,好死不如赖活着,况且老子也残废不了,只是想快点痊愈。你这庸医倒好,竟想把我炼成僵尸!

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最终,老者满脸遗憾地留下一张药方,号称专治内外伤,疗效神速,俗称“好得快”。临走前,他还再三叮嘱李枫,若想通了随时找他,保证将他炼成一具生龙活虎的僵尸。

望着老者离去的背影,李枫愤愤地竖起中指。

真要找你,那才是脑子进水了!

这茅山镇的人,三观真是离谱!门口的守卫当我是也就罢了,连大夫都不想治病救人,反倒一门心思要把病人炼成僵尸,还摆出一副为你好的嘴脸。

服了!

“你们镇的人也这样?

一脸震惊:“怎么可能?在镇,谁敢说这种话,早被病人家属揍成肉泥了。我们那儿都是正常人。”

李枫松了口气。

还好!不正常的只有这儿。

窗边观察镇上的情形。茅山镇的风格与任家镇颇为相似,无论是百姓衣着还是建筑风貌,都透着民国气息。

由于茅山派的影响,此地道法盛行,家家户户供奉长生牌位,门前贴着黄符。或许正是道法的熏陶,造就了茅山镇百姓与外界截然不同的三观。

那老中医虽满口胡言,开的药却意外地有效。

仅仅两天内服外敷,配合中级体质恢复的效果,伤口的大洞竟开始愈合。虽然还不能剧烈活动,但日常行动已无大碍。

好得快果然名不虚传。

能自由行动后,他便出门了解茅山镇的情况。在镇上转悠半天,发现这里并不视炼尸为恶行。

茅山派最擅长炼尸之术,因此炼尸之法在茅山镇颇为盛行。若有人家遭遇横死或病亡,只要 未腐朽,便会请茅山派道长将其炼成行尸,继续承担粗重活计。

故而茅山镇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行尸。街上随处可见背负货物、行动迟缓的行尸,形成独特风景。

不仅茅山派道长,连普通镇民也略通炼尸之术。街上那些面色青黑、力大无穷的行尸出自茅山派之手;而那些步履蹒跚、形貌怪异如丧尸般的残次品,则是镇民的手笔。

需知请茅山派道长炼尸费用不菲。

炼尸虽常见,却非此地最盛行的技艺,蛊术才是十万大山地区最负盛名的。茅山镇地处十万大山,蛊术自然风靡。

街边随处可见售卖蛊虫的店铺。一家蛊虫店。

店主是位风韵犹存、身着花布衣的中年妇人。她取出玻璃罐,里面装着两条鲜红如毛毛虫的蛊虫:\"这是最畅销的痴情蛊,大的为母,小的为公。让心上人服下母蛊,你服下公蛊,对方便会死心塌地爱上你。\"

李枫盯着蛊虫两眼放光。这简直是单身人士的福音!不过如何让人心甘情愿吞下手指长的虫子,倒是个难题。

老板娘又取出青色蛊虫:\"若厌倦对方,可用这绝情蛊,保证断得干干净净。\"

好家伙,居然还有配套服务!

接着老板娘又展示了断肠蛊、蛊、多子多孙蛊等各种奇特蛊虫。立志做正派人物的李枫自然不会购买这些自己分得一半。

\"嘿嘿嘿...\"看着怀中装满蛊虫的布袋,他露出狡黠的笑容。

在茅山镇游历让他大开眼界。迥异的风俗让他恍如再次穿越,倍感新奇。随着石坚寿辰临近,大量外来者涌入,小镇顿时人满为患。

然而,茅山镇的居民非但没有慌乱,反而显得早有准备。

原来,十万大山虽危机四伏,却也藏着外界罕见的珍宝。作为深入险地前的最后一处安全驿站,茅山镇成了探险者们的必经之地。往来之人皆在此休整补给,久而久之,小镇竟如旅游胜地般熟稔接待之道。正因如此,他才能在街边以极低价格购得传闻中价值连城的蛊虫。

采买不过是障眼法,他真正要探听的是茅山派的近况。据传东海之滨一役后,石坚身负重伤回山闭关,至今未露踪迹。这位掌门归山后,更将散布各地的茅山长老悉数召回——九叔离开任家镇便是为此。

更蹊跷的是,近来不断有野兽、家禽乃至活人被运往茅山,却如泥牛入海再无踪影。尽管镇民多视作无稽之谈,但无风不起浪,种种迹象表明山上必有变故。

比起那些真假难辨的传闻,李枫更确信石坚受伤之说。想起秋生曾提过九叔携僵尸牙返山,他不禁暗忖:\"僵尸牙专克尸毒,莫非石坚是被将臣所伤?\"

两日的街头巷尾打探后,李枫笃定石坚伤势严重。这对他而言简直是天赐良机——猛虎负伤的茅山派,总比全盛时期容易对付。

尽管市井流言纷纷,却无人敢公然议论。毕竟石坚的地位堪比当朝要员,妄议者随时可能招来灭顶之灾。要验证猜测,唯有借祝寿之机亲上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