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清朝小说集 > 第147章 冰释前嫌

第147章 冰释前嫌(1 / 2)

寝宫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喀尔喀公主苍白的面容。康熙坐在床边,握住她微凉的手,指尖不自觉地轻颤。他凝视着公主紧闭的双眼,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这位从小被孝庄抚养长大的侄妹妹,究竟背负着怎样的秘密?

“皇兄……”公主的声音微弱,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奴婢有一事相告,但求您莫怪。”康熙微微俯身,示意她继续说下去。他的眉头紧锁,似乎预感到接下来的话将掀起惊涛骇浪。

“孝庄太皇太后临终前,曾留下一道密令……”公主喘息着,声音断断续续,“奴婢不得已,只能遵从她的安排。”她的话语戛然而止,仿佛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康熙的心猛地一沉,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措手不及。

他缓缓松开公主的手,目光落在她掌心若隐若现的暗纹上。那纹路似曾相识,却一时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康熙站起身,步履沉重地走到窗前。窗外阴云密布,偶尔传来几声闷雷,仿佛预示着某种危机正在逼近。

与此同时,外庭中胤禛正低头审视手中的玉佩。那是他自幼佩戴之物,如今竟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裂成两半。他皱眉拾起掉落的铜片,指尖触碰到冰凉的金属表面时,心头突然掠过一丝异样。近来可有异常之事?他努力回忆,却始终无法找到答案。

寝宫的大门被轻轻推开,康熙缓步走出。他的神情比先前更加凝重,眼中隐约透出几分忧虑。众皇子纷纷垂首行礼,却不敢抬头直视父亲的脸色。胤祥站在队列末尾,脸色略显苍白,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今日召集你们前来,是为了一件要紧之事。”康熙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他抬眼扫过众人,目光最终停留在胤祥身上。“老十三,你近日可有不适?”胤祥闻言一怔,连忙答道:“儿臣无恙,只是昨夜偶感风寒。”

话音未落,胤祥忽然身体一晃,险些跌倒。几名侍卫急忙上前搀扶,却发现他的额头竟浮现出汗珠。

寝宫内,康熙再次翻开孝庄留下的手记。泛黄的纸页间夹杂着一幅模糊的地图轮廓,与念珠拼凑而成的图案极为相似。他手指轻抚过那些字迹,脑海中浮现出多年前的一幕——他曾无意间翻阅过类似的文献,当时并未放在心上,如今却成了关键线索。

另一边,胤禛独自坐在书房中,反复端详手中的铜片。阳光透过窗棂洒下斑驳的影子,他忽然注意到铜片边缘的缺口形状与传国玉玺缺损的部分完全吻合。这一发现让他心头一震,难道这一切并非偶然?

喀尔喀公主的遗言仍在耳边回响,可她提到的“不得已”究竟指什么?康熙踱步至案前,提笔蘸墨,在纸上写下几个关键词:胎记、星图、密令。他试图理清其中的联系,却发现谜团越解越多。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胤祥便匆匆赶到御书房求见。他神色憔悴,显然一夜未眠。“皇阿玛,儿臣昨夜梦见一位女子吟诵蒙古咒语,醒来后便觉得头昏脑胀。”他说完,从袖中取出一张纸条递上。

康熙接过纸条,只见上面用古蒙文写着短短几句诗。内容晦涩难懂,但其中一句却让康熙瞳孔微缩——“星河指引,血脉相连”。这与胤祥昏迷时显现的星图有何关联?康熙沉吟片刻,挥手命人将纸条收好。

寝宫内外的气氛愈发压抑,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莫名的紧张感。康熙伫立于廊下,望着远处灰蒙蒙的天空,思绪如潮水般翻涌。如何平衡朝堂势力与查明真相之间的矛盾,成为他此刻最大的困扰。

夜晚降临,胤禛来到胤祥的居所探望。兄弟二人相对而坐,茶盏中的热气袅袅升腾。“四哥,你说这些事会不会牵扯到祖母当年的秘密?”胤祥低声问道,语气中透着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