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雪月大明 > 第261章 医棚暖冬

第261章 医棚暖冬(1 / 1)

第二百六十一章 医棚暖冬

灵州的冬雪下得绵密,医棚的茅草顶积了薄薄一层白,柳萱正弯腰给吐蕃老妇卓玛揉按膝盖 —— 卓玛的风湿犯了,每到降温就疼得站不稳,今日是被汉族邻居张婶扶着来的,两人手里还各攥着半块热饼,是路上分着吃的。

“婶子,您这腿得用艾叶煮水熏,再敷上草药膏,坚持十天半个月就能缓过来。” 柳萱把熬好的药膏递过去,又给卓玛裹上厚厚的棉布,“往后天冷别蹲在地里拾柴,让孙子帮着搭把手。”

卓玛接过药膏,用生硬的汉话道谢,指了指身边的张婶:“她…… 教俺种粟米,俺…… 教她织毯。” 张婶笑着补充:“卓玛妹子手巧,织的吐蕃毯又软又暖,俺家娃盖着睡觉都不踢被子了。前儿她腿疼,俺就帮她把地里的粟米收了,都是街坊,哪能看着不管。”

医棚角落,医女小桃正给回纥少年阿勒泰包扎手 —— 这孩子跟着阿古拉来灵州学做斥候,练箭时不小心划伤了手,却硬撑着不肯哭。柳萱走过去,摸了摸他的头:“疼了就说,别跟个小大人似的。” 阿勒泰却抬起头,举着手里的木箭:“慕容将军说,斥候得不怕疼,俺要学好本事,帮着守边境,不让坏人来抢庄稼。”

小桃忍不住笑,往他手里塞了块糖:“那也得先把伤养好,不然咋拉弓?这糖是长安来的,甜得很,含着就不疼了。” 阿勒泰小心翼翼地剥开糖纸,却没立刻吃,攥在手里:“俺要带回去给妹妹,她还没吃过中原的糖。”

与此同时,灵州东郊的农具坊里,正闹着点小动静。汉族工匠王老铁和回纥工匠巴图,围着一块铁坯争得面红耳赤 —— 王老铁想按中原法子打锄头,木柄长些方便平地耕作;巴图却坚持要把木柄截短,还在锄头刃上刻凹槽:“回纥弟兄在草原边缘种地,地不平,长木柄容易崴手,刻凹槽能挂住土,挖得更深!”

两人吵得正凶,苏琬琬带着措姆进来了。措姆拿起铁坯,在地上画了个草图:“王师傅的长柄适合平地,巴图大哥的短柄带槽适合坡地,咱们不如做两种?平地里卖长柄的,草原边卖短柄的,还能在木柄上刻各族的花纹,大家用着也顺心。”

王老铁琢磨了片刻,拍了拍巴图的肩:“你这小子,倒也懂行!俺这就改图纸,你教俺刻回纥的花纹,往后咱们做的锄头,汉族、回纥、吐蕃弟兄都能用。” 巴图也笑了,从怀里掏出块牛角:“俺把这个磨成小坠子,挂在锄头上,结实还好看!”

傍晚时分,雪停了。卓玛扶着张婶往家走,手里提着柳萱给的艾叶,张婶则帮她抱着草药膏。路过蒙学,正好看见卓玛的孙子论小远,正和汉族孩童李小宝一起堆雪人,论小远用吐蕃话教李小宝唱童谣,李小宝则教论小远写 “雪” 字,两人的笑声飘得老远。

农具坊里,王老铁和巴图的第一把短柄带槽锄头做好了,木柄上刻着回纥的卷草纹,还挂着牛角坠子。巴图拿着锄头试了试,挖起土来果然省力,忍不住欢呼:“成了!俺这就给草原上的弟兄送过去,让他们也用上好锄头!”

柳萱带着小桃往摄政王府去,路上遇到阿古拉的商队,驼背上载着刚从西域运来的药材。阿古拉翻身下马,递过一包雪莲:“柳大夫,这是可汗让俺送来的,说能治风湿,给卓玛老婶子用正好。” 柳萱接过雪莲,心里暖烘烘的:“替我谢谢可汗,往后有西域的药材,咱们也能配更多好药了。”

夜色渐深,灵州的灯火星星点点。卓玛家的屋里,张婶帮着煮艾叶水,卓玛则给张婶织着吐蕃毯;农具坊里,王老铁还在赶制长柄锄头,巴图在一旁帮忙磨牛角坠子;蒙学的窗边,论小远和李小宝还在对着雪人写字,地上的 “雪”“友” 二字,在灯光下格外清晰。

(第二百六十一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