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雪月大明 > 第91章 梅花暗痕

第91章 梅花暗痕(1 / 2)

第九十一章 梅花暗痕

洛阳的秋,总带着几分劫后余生的肃杀。空气中尚未完全散尽烽烟与药石混杂的气味,但漕渠两岸,已见零星的漕工喊着新调的号子,将江南来的米粮艰难卸船。赵五立在重修不久的北城楼上,目光掠过残破的坊墙和远处依稀可见的叛军废弃营垒,眉头深锁。

“大人,统计簿册在此。”新任的漕运判官李忱,一位年轻却沉稳的士子,捧着文卷快步上来,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此次击退孙孝哲部,缴获颇丰,然我军伤亡亦重,药材…尤其是金疮药和解毒散,缺口极大。城内几家大药铺存货早已扫空,怕是…”

赵五接过簿册,指尖划过墨迹未干的伤亡数字,心头沉甸甸的。胜利的代价从未轻微。他翻到粮秣汇总,眉头稍展:“江南第二批漕粮已入仓,至少这个冬末,军民口粮暂且无虞。药材之事…”他沉吟片刻,“发函至淮南、山南东道节度使处,请他们速调应急。另外,张榜民间,重金征集草药,聘请良医。”

“是。”李忱应下,却又迟疑道:“只是…叛军退时,在周边水井、溪流中投掷腐尸散毒之事已证实,近日城中腹泻、发热者众,恐有疫病之虞。寻常草药恐难奏效,需精通疫病防治的良医主持…”

这正是赵五最忧处。战事刚歇,若瘟疫起,洛阳刚有的一点生机将顷刻瓦解。

下了城楼,赵五未回府衙,只带着两名亲随,策马往南市方向行去。他想亲眼看看民情,也更想暂时避开那无数亟待裁决的文书和那双总在深夜凝视他的、酷似蓁蓁的眸子——赵江月近日愈发沉默,那双眼睛却像能看透人心,让他这父亲无所遁形。

南市较月前已稍复人气,但依旧萧条。摊贩寥寥,行人面色惶惶,多是购粮换药者。一处巷口却围了不少人,隐约有药气飘出。

赵五勒马,示意亲随在外等候,自己下马走近。人群中央,一名身着素净青灰色棉布裙的女子正蹲在地上,为一个面色蜡黄的孩童诊脉。她身形纤细,头上并无钗环,只以一根木簪绾发,侧脸线条清晰而柔和,神情专注冷静。她身旁放着几个敞开的药篓,里面是些常见的草药,却整理得极清爽。一个老仆模样的妇人正按她吩咐,将几包配好的药递给旁边一脸焦急的百姓,并不收钱,只温言道:“娘子说,按方煎服,三碗水煎成一碗,若明日热还不退,再来此处寻她。”

那女子诊完脉,起身对孩童父母低声嘱咐几句,声音清冽平稳,如泉水流过溪石。她抬手拭去额角细汗,露出一截皓腕,腕上戴着一串打磨光滑的褐色木珠,并非名贵之物,却别有一种沉静气度。

赵五的目光落在她的脸上,心头猛地一跳。

太像了。

并非五官完全一样,蓁蓁眉眼更明丽些,而这女子更显清瘦疏离。但那眉宇间的神韵,那专注凝神时的侧影,那抿唇时一丝不易察觉的坚毅…竟与记忆深处亡妻的模样有七八分重合!

他一时怔在原地,竟忘了上前。

那女子似有所觉,抬眸望来。一双眸子清澈沉静,如秋日寒潭,倒无太多惊诧,只微微颔首,便又低头去整理药篓,仿佛见惯了旁人注视。

此时,一阵急促马蹄声传来,一名军士飞驰而至,滚鞍下马,冲到赵五面前急报:“大人!不好了!城西粥棚那边,喝过粥的流民突然数十人上吐下泻,昏迷了好几个!有人嚷嚷是…是粥里有毒!”

赵五脸色一变,顿将方才那点恍惚抛开,急问:“军医可去了?”

“去了!但人手不够,症状又急,王校尉请您速去主持大局!”

赵五转身便要上马,目光扫过那青裙女子,心中一动,竟鬼使神差地开口:“这位…娘子,可是医者?城西突发急症,人命关天,可否劳烦移步一观?”

女子手上动作一顿,再次抬眸看他,眼神里多了些审视,却没有犹豫,只快速将药篓背起,对老仆道:“常嬷嬷,你在此照看,我去去便回。”言罢,对赵五简洁道:“带路。”

她的果断让赵五微怔,随即点头,令亲随让出一马。女子竟也不忸怩,利落地翻身上马,动作竟有几分飒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