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夜痕(2 / 2)

就在这时,一名细心搜查的缇骑在炉膛深处的灰烬中,又扒出几片未完全烧毁的绢帛残片。残片上用极其精湛的楷书写着一些断续的文字和符号。

“中丞!有字!”缇骑将残片呈上。

崔器接过,就着火把仔细辨认。赵五也忍不住悄悄瞥了一眼。那字迹结构严谨,骨力遒劲,笔锋转折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正是典型的“院体”官楷,但细微处又流露出深厚的个人功底,绝非寻常胥吏所能书写。

残片上依稀可辨“…星陨…龙蛇起陆…帝星晦暗…当以…镇之…”、“…契丹…祭舞…引…”、“…丙子年…太白经天…”等支离破碎的字句,充满了谶纬和神秘色彩。

崔器看得眉头紧锁,显然不明其意,但他知道这必然是重要证据,小心收起。

“继续搜!看看还有无其他文书、印信!”他下令。

缇骑们更加卖力地翻找。赵五的心却提了起来。高力士秘密在此铸造邪神像,还留下这些谶纬残片,所图必然极大!这秘密一旦揭开,恐怕整个朝堂都要天翻地覆!自己将崔器引至此地,究竟是福是祸?

突然,他的目光被石壁上一处不显眼的刻痕吸引。那似乎不是文字,而是一幅极简略的刻图,线条古拙,像是随手划成。仔细看去,竟似一幅地图:一条蜿蜒的线代表河流,旁边几个点标注着地名,其中一个点旁,刻了一个极小的梅花标记,旁边还有一个更小的字,似乎是…“邺”?

邺城?安禄山叛军的老巢?高力士的秘密铸造,怎么会和邺城扯上关系?!

赵五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但表面不动声色,默默将这幅刻图记在心里。

搜索持续到后半夜,再无更多发现。崔器志得意满,命令将神像、铜牌、残片等所有物证装箱封存,留下部分缇骑看守此地,便带着大队人马和赵五,连夜返回潼关。

回到行辕时,天已微亮。崔器迫不及待地钻进密室,显然要去研究那些惊人的发现。

赵五被重新押回偏厅看守,身心俱疲,但头脑却异常清醒。高力士温泉宫的秘密远超他的想象,牵扯到谶纬、邪祭甚至可能通敌!这潭水太深了!崔器得到这些,绝不会善罢甘休,必将掀起更大的波澜。而自己这个“发现者”,处境将更加危险。

他靠在墙上,疲惫地闭上眼,脑中却反复浮现出石壁上那幅刻图,以及那些残片上精湛而神秘的笔迹。

“笔迹…”他喃喃自语。忽然,一个念头闪过:高力士虽权倾朝野,但毕竟是宦官,学问有限,那些充满谶纬玄机的文字,绝非他所能撰写!必定有精通此道的文人代笔!而能写出如此功力深厚楷书的人,绝非泛泛之辈,必然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或翰林待诏之流!

若能找出代笔之人,或许就能揭开高力士真正目的的一角!而这,需要极高的书法鉴赏力和对朝堂文人圈的了解…

想到这里,赵五下意识地活动了一下手指。前世作为金融精英,他为了静心和解压,曾苦练过多年书法,尤其对唐代楷书名家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笔法颇有研究,临摹功夫足以乱真。穿越至此,这具身体似乎也继承了这份对笔墨的敏感和掌控力。这或许…是他绝境中的又一重筹码?

他睁开眼,目光透过窗棂,望向长安方向。朝堂之上,谁人以书法在后世闻名?颜真卿?其兄颜杲卿刚在常山殉国,颜氏风骨,或可借力?贺知章?虽已致仕,但名望犹在,其“草隶”独具一格…还有那位以“翰墨”侍奉玄宗,如今却态度暧昧的太子宾客李邕李北海?

一条隐约的路径,似乎在他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在这血腥的权力绞杀中,笔墨文章,或许也能成为杀人的刀,救命的舟。

但眼下,他必须先活下去,从崔器和元载的夹缝中,觅得一线生机。

(第六十九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