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釜底抽薪(2 / 2)

满朝文武,鸦雀无声!许多人额头冷汗涔涔!皇帝这是要干什么?这是要刨孔家的祖坟啊!把这些事情翻出来,孔家那“忠贞不渝”、“华夷之辨”的圣裔形象,岂不是要轰然倒塌?!

朱元璋念了几条,合上奏折,目光再次扫过全场,最后定格在几位以“清流”、“骨鲠”自诩的御史脸上:

“诸位爱卿,都是读圣贤书的。朕想问一句,这‘忠’字,该如何解?是忠于华夏正统,还是……有奶便是娘?”他语气陡然转厉,“圣人之后,受国朝厚恩,理当为天下表率!可这些行径,与那些屈膝事虏的贰臣,有何区别?!如今,朕欲行仁政,均平赋税,他们倒跳出来,拿着圣人的话来指责朕?他们,配吗?!”

最后三个字,朱元璋几乎是吼出来的,震得殿瓦嗡嗡作响!

“陛下息怒!”百官噗通跪倒一片,浑身发抖。皇帝这话,太重了!简直是把孔家踩进了泥里!

朱元璋胸膛起伏,显然怒气未消,但他控制着情绪,冷声道:“朕并非要追究前朝旧事。人,要往前看。但,若要跟朕谈‘祖制’,谈‘仁义’,就得先把自己的屁股擦干净!自己一身毛,别说别人是妖怪!”

他话锋一转,语气稍缓,却更令人胆寒:“孔家之事,朕暂且不提。但眼下,清丈田亩,乃国策!谁敢阳奉阴违,谁敢暗中阻挠,谁敢再打着‘民意’的旗号行营私之实……哼,毛骧!”

“臣在!”毛骧如幽灵般现身。

“给朕盯紧了!无论是谁,无论他祖上多么显赫,背景多么深厚,只要有证据,严惩不贷!朕倒要看看,是他们的脖子硬,还是咱的刀硬!”

“臣遵旨!”毛骧的声音冰冷刺骨。

退朝的钟声响起,百官如同逃难般,脚步虚浮地退出奉天殿。许多人背后的官服都已被冷汗浸透。今日朝会,皇帝虽未直接杀人,但那番话,比砍头更让人恐惧!这是明明白白地警告:别拿孔家说事,孔家的黑料我有一堆!谁再敢阻挠新政,孔家就是前车之鉴!

李善长走出大殿时,脸色灰败,脚步都有些踉跄。他原本指望孔家能扛起大旗,利用舆论逼皇帝让步,没想到皇帝根本不按套路出牌,直接掀了桌子,把孔家的老底都给抖落出来了!这一下,不仅孔家自身难保,连带着所有依附孔家、试图借“仁义”之名反对新政的势力,都暴露在了皇帝的刀口之下!

“好狠……好绝的手段……”李善长心中一片冰凉。他知道,皇帝这是彻底撕破脸了,接下来的,将是毫不留情的清洗!

朝会的风暴迅速席卷朝野。皇帝对孔家的“敲打”,意味着最高层的态度已经明确无误:新政必须推行,任何阻碍都将被无情粉碎!原本还在观望、甚至暗中使绊子的各方势力,顿时偃旗息鼓,噤若寒蝉。整个应天官场,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人人自危。

而张晋,在西苑听到朝会的消息后,只是嘿嘿一笑,对身边正在学习阿拉伯数字记账的小吏们说:“瞧见没?跟老朱玩舆论?你得有能把他底裤扒下来的黑材料!咱们这‘大数据’,就是照妖镜!继续干活!把各地报上来的田亩数据,给我核算清楚!咱们的‘账本’越厚,老朱的刀就越快!”

一场由经济政策引发的政治风暴,在朱元璋毫不留情的“揭底”战术下,进入了更加残酷的新阶段。孔家这面大旗倒了,下一个,会轮到谁?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投向了那位看似超然物外,实则与各方利益盘根错节的韩国公——李善长。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