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诸天任逍遥,我是红尘仙 > 第122章 暗流汹涌:孔家的“仁义”大旗

第122章 暗流汹涌:孔家的“仁义”大旗(1 / 2)

张晋的“清丈田亩总局”在西苑干得热火朝天,一张张标注着隐匿田亩和潜在税赋的“财富地图”不断出炉,朱元璋看着这些图表,眼睛越来越亮,下手也越来越狠。应天周边,血雨腥风,抄家、流放、杀头,皇帝的刀子磨得飞快,专门砍向那些试图在田亩上做手脚的“肥猪”。

然而,刀子砍得越狠,暗地里的阻力也就越大。摊丁入亩,这不仅仅是砍几个贪官污吏,这是要刨掉天下士绅豪强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免税和低税的特权!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更何况是断了一整个特权阶层的财路?

这股暗流,起初只是些士绅私下里的怨声载道、串联抱怨。但很快,一股更强大、更隐蔽、也更“名正言顺”的力量,开始悄然涌动。这股力量的源头,指向了东山曲阜——衍圣公府。

这一夜,应天城某处隐秘的深宅大院,密室之中,烛光摇曳。几位身着便服却难掩贵气的中年人围坐一堂,气氛凝重。若是朝中重臣在此,定会认出其中不乏有江南士林领袖、致仕高官,甚至还有两位藩王的暗中代理人。

“诸位,陛下受那妖人张晋蛊惑,行此‘摊丁入亩’的暴政,这是要绝我士绅的根啊!”一个面色白皙、留着三缕长须的文士痛心疾首地说道,他是苏州一位致仕的礼部侍郎。

“是啊,田亩乃祖宗基业,纳税亦有定例。如今强行清丈,加赋加税,与民争利,岂是圣君所为?”另一人附和道。

“关键是,陛下如今只听那张晋一人之言,我等连觐见劝谏的机会都没有!毛骧的锦衣卫像疯狗一样盯着,稍有不慎,便是灭顶之灾!”

众人唉声叹气,一筹莫展。这时,坐在上首一位一直沉默不语、面容清癯的老者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莫名的权威:“诸位,此事,急躁不得。陛下正在气头上,硬碰硬,无异于以卵击石。”

众人看向老者,眼神中带着敬畏。这位老者,并非朝中高官,而是东山孔氏在应天的一位重要族老,论辈分,当今衍圣公还得叫他一声叔公。

孔家族老捻着胡须,继续说道:“治国之道,在于仁义。陛下此举,虽有聚敛之嫌,但其初衷,或也是为了充实国库,强兵富民。只是方法过于酷烈,有违圣人之教‘仁政爱民’之本。”

他这话说得滴水不漏,先是肯定了皇帝“强兵富民”的“初衷”,然后把矛头指向了“方法酷烈”,扣上了“有违圣人教诲”的大帽子。

“族老高见!那……该如何是好?”礼部侍郎急忙问道。

孔家族老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舆论。圣人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但有时,也需要让‘民’知道一些该知道的事情。陛下此举,看似为国,实则苛政。我等读书人,深受皇恩,更当以天下苍生为念,为民请命!”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可联络各地书院、士子,以研讨经义、关心民瘼为名,撰文作诗,讽喻时政。要强调‘祖制不可轻废’、‘仁政乃治国之本’、‘与民休息’的道理。将‘摊丁入亩’与‘暴秦苛政’类比,将其引发的清丈、抓人,描绘成‘扰民’、‘害民’之举。切记,矛头不要直接指向陛下,只论事,不论人,尤其不要提那张晋。”

众人心领神会。这是要打一场舆论战!利用孔家这块“天下文官祖师爷”的金字招牌和士林清议的力量,给皇帝施加压力!把事情从“皇帝打击贪官”扭曲成“朝廷推行暴政扰民”!

“妙啊!”有人击掌叫好,“孔家乃圣人之后,一言一行,皆为天下士林表率!由孔家引领清议,分量最重!陛下也不能不三思!”

孔家族老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矜持的笑意:“老夫已修书曲阜,禀明衍圣公。想必不久,便会有动静。此外……”

他声音压得更低:“听闻,北元残部,近来也有些不安分。或许……可以放出些风声,就说陛下如此聚敛,是欲穷兵黩武,重启北伐战端,以致民生凋敝……这其中的分寸,诸位自行把握。”

密室中的几人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这一招更狠,直接把经济政策往“穷兵黩武”上引,更容易激起民间厌战情绪和对加税的恐慌!

一场针对“摊丁入亩”政策的、以“仁义”为旗帜的舆论风暴,开始在这间密室里悄然策划。

接下来的日子,一股诡异的氛围开始在应天城乃至更广阔的地域弥漫开来。

茶楼酒肆里,开始有“有识之士”摇头晃脑地议论:

“唉,听说又要加税了!这清丈田亩,就是个由头!”

“是啊,圣人都说‘苛政猛于虎’,如今这情形,堪比暴秦啊!”

“还不是要打仗了?听说北边不太平,陛下这是要攒钱北伐呢!苦的还是咱们老百姓!”

“衍圣公府近日有训示,劝勉士子要心怀仁德,为民请命,也不知是不是有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