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大明宝钞(1 / 2)

庆功宴的喧嚣持续了三天三夜,南京城仿佛都沉浸在这前所未有的富足与狂喜之中。第四日清晨,朱元璋难得地没有上朝,而是将张晋单独召到了御书房。偌大的书房里,只有他们两人,空气中还残留着淡淡的墨香和一丝酒气。

朱元璋搓着手,脸上依旧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指着窗外——虽然看不见,但都知道那是堆满白银的库房方向——对张晋说:“小张啊,咱这几天是高兴得睡不着觉!一闭眼,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山!你说,这么多钱,咱该怎么花?是先修黄河堤坝,还是扩编九边军镇?或者……咱也学那隋炀帝,修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他越说越兴奋,眼睛放光,俨然一个突然中了亿万大奖不知如何是好的老头。

张晋斜靠在太师椅上,翘着二郎腿,手里把玩着一枚刚从库房拿来的、还带着倭国风格的银币,闻言嗤笑一声:“老朱,瞧你这点出息。修堤坝?扩军?修运河?这都是往里砸钱的窟窿眼儿!你就没想过,怎么让钱生钱?怎么建立一个能让大明千秋万代都不缺钱花的……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朱元璋一愣,这个词儿听着就新鲜,“啥意思?咱有大明宝钞啊!那可是咱登基后没多久就弄出来的好东西,一张纸就能当钱使,多方便!” 说起大明宝钞,朱元璋不免有些自得,这可是他仿效前朝、力图便民的一大德政。

“噗——”张晋直接把刚喝进嘴里的茶喷了出来,拍着大腿笑得前仰后合,“哎哟我的老朱啊!你可别提你那大明宝钞了!那玩意儿……那玩意儿现在跟擦屁股纸有啥区别?不对,擦屁股纸还嫌它硬呢!”

朱元璋的脸瞬间沉了下来,如同锅底:“张晋!休得胡言!大明宝钞乃朝廷法定货币,岂容你如此诋毁!” 皇帝威严受到挑战,语气立刻严厉起来。

张晋却浑不在意,止住笑,掰着手指头开始数落:“诋毁?老朱,我问问你,你这宝钞,是不是只发不收?印了多少有数没?老百姓拿真金白银铜钱去换宝钞,朝廷是不是只管印,从没想过用银子把它换回来?”

朱元璋眉头紧锁,这些问题他隐约知道,但从未深想,此刻被张晋直接点出,脸色有些难看:“这个……朝廷用度浩繁,宝钞便于流通……”

“流通个屁!”张晋毫不客气地打断,“结果是啥?宝钞越发越多,越来越不值钱!洪武八年的时候,一贯宝钞还能换一两银子,现在呢?怕是十贯都换不了一两了吧?民间谁还乐意用?拿出去买米,米铺老板都得掂量掂量收不收!你这宝钞,现在也就朝廷发俸禄、征税的时候强行用用,民间早他娘的信不过了!这叫信用破产!懂不懂?”

“你!你放肆!”朱元璋被戳到痛处,猛地站起来,指着张晋的鼻子,气得胡子直抖,“咱……咱发行宝钞,是为了便民!是为了……”

“是为了啥?是为了朝廷缺钱的时候,开动印钞机就能凭空变出钱来花,对吧?”张晋也站了起来,毫不畏惧地迎着朱元璋愤怒的目光,“说穿了,就是掠夺民财!用一张不断贬值的纸,把老百姓手里的真金白银换走!老朱,你这是饮鸩止渴!长此以往,民间财富被掏空,商业凋敝,百姓怨声载道,你这大明江山还能稳当?”

“胡说八道!危言耸听!”朱元璋怒吼,胸膛剧烈起伏,“咱大明如今有了这亿万白银,还怕宝钞贬值?咱用银子做本,重定钞法,宝钞自然能恢复信用!”

“用银子做本?”张晋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老朱,我问你,你这亿两白银,是打算一块块锁在库房里发霉,还是拿出来流通?锁在库里,它就是堆石头!拿出来流通,你怎么管?各地银价不同,成色不一,你怎么保证公平?遇到大额交易,难道让人抬着几箱银子满街跑?你这宝钞的根子烂了,修修补补有屁用!”

朱元璋被张晋连珠炮似的质问噎得说不出话,脸涨得通红,呼哧呼哧喘着粗气,猛地一拍御案:“那依你说!该怎么办?!难道废了宝钞,全用银铜?那岂不是开倒车!”

“废?当然不能简单废掉。”张晋见火候差不多了,语气缓和下来,重新坐下,慢悠悠地从怀里(实为空间)掏出一本装订精美的册子,封面上用遒劲的楷书写着《大明皇家银行创设暨新货币制度规划纲要》。

“老朱,你那宝钞,想法是好的,但路子走歪了。钱,不是你想印就能印的。它需要信用,需要规则,需要一个强大的机构来管理和运营。”他把册子推到朱元璋面前,“看看这个。这叫银行。不是你那印钞的宝钞提举司,而是能存钱、能贷款、能汇兑、能发行有十足金银准备、随时可兑换的新钞的机构。”

朱元璋狐疑地拿起册子,翻开第一页,就被里面图文并茂、条理清晰的规划吸引住了。上面详细阐述了如何以皇家信用和部分白银储备为基础,建立覆盖全国的银行网络,发行可兑换纸币,统一货币,稳定物价,促进商贸,甚至如何通过贷款支持工农商业发展……

他越看越心惊,越看越入神,脸上的怒容渐渐被震惊和思索取代。这册子里的许多概念,他闻所未闻,但细细琢磨,却又觉得环环相扣,道理深邃。

“这……这银行,真能如此神奇?”朱元璋抬起头,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一丝火热。

“神奇不神奇,试试不就知道了?”张晋耸耸肩,“先把你这烂摊子宝钞慢慢回收,稳定民心。同时,以部分白银和皇家信誉做抵押,试点发行新钞,承诺见票即兑白银。只要信誉建立起来,新钞就能流通,甚至比银子还方便。到时候,你这库里的银子,就能作为‘压舱石’,撬动起十倍、百倍的经济活力!那才叫钱生钱!”

朱元璋拿着那本册子,如同捧着一块烫手的山芋,又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他沉默良久,才缓缓道:“此事……关系国本,牵一发而动全身……容咱……好好思量思量。”

张晋知道,这老抠门加多疑的皇帝心动了,但还需要时间消化和权衡。他站起身,伸了个懒腰:“行,你慢慢看,慢慢想。反正银子在你库里,办法我给你了。是继续抱着金山银山发愁,还是用它开创个万世基业,你自己琢磨。我先回去补个觉,这几天被你吵得都没睡好。”

说完,他也不等朱元璋反应,晃晃悠悠地就出了御书房,留下洪武大帝一个人,对着那本薄薄的册子,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沉思。

……

御书房内的争吵过去了好几天,朱元璋心里却一直像堵了块石头。张晋那些话,像针一样扎在他心窝子上。大明宝钞,是他登基后引以为傲的德政之一,如今却被贬得一文不值。他嘴上强硬,心里却忍不住犯嘀咕:难道……真如那小混蛋所说,宝钞已经烂到根子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