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海禁之争(上)(1 / 2)

“哈哈哈哈!好!太好了!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

皇庄的丰收庆典过后好几天,朱元璋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看着户部呈上来的、用新式记账法清晰列出的土豆玉米产量汇总奏章,依旧忍不住抚掌大笑,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他这辈子,除了打下江山那天,就没这么痛快过!

“陛下,”户部尚书曾泰笑着躬身,“张先生所赐仙粮,确乃社稷神器。依此产量,只需推广数年,我大明粮仓将充盈无比,再无饥馑之忧!臣等已拟好推广章程,请陛下御览。”

“准!统统准!”朱元璋大手一挥,意气风发,“给咱全力去办!要人给人,要地给地!让天下百姓,早日吃上这仙粮!”

殿内群臣纷纷称颂,一派喜气洋洋。

这时,张晋慢悠悠地晃荡了进来,也没行礼,自顾自地找了个椅子坐下,翘起二郎腿:“哟,老朱,还在乐呵呢?瞧你这点出息,几颗土豆玉米就把你美成这样?”

若是以前,张晋这般无礼,早就有御史跳出来弹劾了。可现在,满朝文武眼观鼻,鼻观心,全当没看见。这位爷,可是能定住永昌侯、献上仙粮的真神仙!皇帝都跟他称兄道弟,谁还敢惹?

朱元璋现在心情极好,也不计较,笑骂道:“你这小子,就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咱高兴咋了?百姓能吃饱饭,是千古帝王梦寐以求的大事!咱能不高兴?”

“高兴是应该的,”张晋点点头,随即话锋一转,看似随意地指向大殿悬挂的巨幅《大明混一图》,“不过老朱啊,粮食问题只是让百姓站稳了脚。想让大明真正强盛,成为万国来朝的煌煌天朝,光靠在地里刨食可不够。你得把眼光放远点,比如……这万里海疆。”

提到“海疆”二字,朱元璋脸上的笑容淡了些,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殿内一些老成持重的大臣,如曾泰等人,也相互交换了一个谨慎的眼神。

“海疆?”朱元璋语气平淡,“小张有何高见?莫非海外也有仙粮?”

张晋仿佛没察觉到气氛的微妙变化,依旧懒洋洋地道:“仙粮不一定有,但金山银山肯定是有的。老朱,你就没想过,为啥前宋的市舶司能岁入百万?那海上丝绸之路,流的可都是真金白银啊。”

朱元璋哼了一声,声音沉了下来:“前宋?前宋就是太重商贾,忘了根本,才积弱不振!至于市舶司……哼,沿海倭寇肆虐,勾结奸民,张士诚、方国珍余孽窜逃海上,时常骚扰。开放海疆,岂不是引狼入室?让那些不法之徒更有可乘之机?咱实行海禁,就是为了绝倭寇之患,防内奸勾结,保境安民!这是基本国策!”

这番话,朱元璋说得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味道。海禁,是他基于当前局势和自身统治经验定下的重要政策,绝非轻易可以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