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诸天任逍遥,我是红尘仙 > 第86章 空印风波,账房革命

第86章 空印风波,账房革命(1 / 2)

东宫偏院,熟悉的麻辣鲜香再次弥漫开来。张晋优哉游哉地坐在石凳上,面前的泥炉砂锅里红油翻滚,他正夹起一片薄如蝉翼的羊肉,在滚烫的汤里涮着,旁边还放着一壶温好的黄酒,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啧,这明朝的羊肉,品质是真不错,一点膻味都没有,配上这川味底料,绝了!”张晋满足地呷了一口酒,眯着眼享受着。他打算吃完这顿,就进山海珠里陪陪李莫愁和小龙女,顺便看看小空(裂空兽)睡醒了没有。

正当他吃得额头冒汗,浑身舒坦之际,院门“哐当”一声被人用力推开!一股低气压瞬间席卷了小院,连火锅的热气都仿佛凝滞了一下。

张晋头都没抬,不用看就知道是谁。能这么闯他院子还自带“黑云压城”气场的,全大明找不出第二个。

果然,朱元璋阴沉着脸,龙行虎步地走了进来,那脸色,比锅底灰还黑,腮帮子咬得咯吱作响,眼神里翻滚着骇人的风暴,活像一座随时可能喷发的火山。

“哟,老朱?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还没吃饭吧?快坐快坐,尝尝今儿这羊肉,倍儿嫩!”张晋仿佛没看见他那张阎王脸,热情地招呼着,还顺手从旁边筐里拿出一副干净的碗筷摆上。

朱元璋瞪着那口红油锅,又瞪了一眼没心没肺的张晋,气得差点背过气去。他猛地在张晋对面坐下,拳头砸在石桌上,震得碗筷乱跳:“吃吃吃!你就知道吃!咱大明都快烂到根子了,你还有心思在这儿涮锅子!”

张晋不慌不忙地把涮好的羊肉蘸了酱料塞进嘴里,含糊道:“天塌下来也得先填饱肚子嘛!说说,又是哪个不开眼的惹我们洪武大帝生这么大气?瞧你这脸黑的,快赶上我这锅底了。”

朱元璋被他这混不吝的态度气得直喘粗气,但闻着那诱人的香味,看着张晋吃得香甜,肚子不争气地叫了一声,火气莫名降了三分。他哼了一声,拿起筷子,也夹起一筷子羊肉狠狠地在锅里涮了几下,蘸了料塞进嘴里,仿佛把那羊肉当成了仇人咀嚼。

一股麻辣鲜香瞬间冲淡了他胸中的郁结,朱元璋闷闷地道:“户部!还有地方那些混账官儿!他们……他们竟敢合伙欺瞒朝廷!”

“哦?怎么个欺瞒法?”张晋给他倒了杯酒。

朱元璋猛灌一口酒,咬牙切齿地说:“各地官府每年都要派人到户部,核对当年地方财政收支账目。数字必须完全相符,分毫不能差,才能结算。若有不符,驳回重造,且须重新加盖地方官印。”

张晋点点头,这制度他知道,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和控制地方财政,但确实僵化。

“问题就出在这!”朱元璋重重放下酒杯,“两地相隔数千里,账目驳回复核,来回一趟就得数月甚至半年!那些官儿为了省事,竟……竟敢预先带上盖好官印的空白账册奔赴户部!根据户部审核结果,就地填写数字!这……这岂不是将朝廷法度视同儿戏?!他们想填多少就填多少!这国库的钱粮,都成了他们囊中之物了!”

张晋涮菜的手顿了一下。原来是“空印案”爆发了。历史上,这件事确实让朱元璋勃然大怒,认为这是官员们勾结舞弊、欺君罔上的铁证,处置极其严厉,牵连甚广。

“咱登基才十五年!洪武十三年才砍了胡惟庸那帮结党营私的混账将近三万人!这才消停几天?啊?!”朱元璋越说越气,眼睛血红,“这帮人是不是觉得咱的刀不够快?!是不是觉得咱朱元璋不敢再杀人?!这是逼着咱再举起屠刀,杀个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啊!”

他身上那股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恐怖杀气弥漫开来,让小院温度都骤降了几分。若是一般臣子在此,早已吓得跪地瑟瑟发抖。

张晋却叹了口气,放下筷子,看着朱元璋:“老朱啊,你先别急着喊打喊杀。我问你,你定的这账目核对制度,本身有没有问题?”

朱元璋一愣:“有何问题?账目清晰,核对严格,防止贪腐,天经地义!”

“天经地义?”张晋嗤笑一声,“我问你,从广西、云南打个来回京师要多久?路上会不会遇到风雨耽搁?账目庞杂,地方小吏计算偶有差错,是不是人之常情?就因为差了一文钱,就得让人跑回去盖上印再跑回来?这中间耗费的时间、盘缠、人力,是不是成本?这些成本,最终是谁来承担?还不是你大明的百姓!”

朱元璋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张晋说的……好像有点道理。他光想着严防死守,却没仔细算过这背后的行政成本。

张晋继续道:“那些官员用空印账册,固然是钻了空子,违反了制度。但你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宁愿冒杀头的风险也要这么做?仅仅是为了贪腐方便?我看未必全是。很多人,恐怕只是为了省去那来回奔波的麻烦和巨大的成本!这是你制度设计不合理,逼得

“逼良为娼?”朱元璋被这个词震了一下,眉头紧紧锁起。他并非听不进道理的人,尤其是张晋的话,往往直指核心。

“没错。”张晋夹起一块豆腐,在锅里慢慢煮着,“你只看到他们违规,却没看到他们为何违规。一刀切下去,爽是爽了,的人头落地,看似震慑了贪官,但也寒了那些可能只是图省事、并无大贪之心的官员的心,更会让以后的官员变得畏首畏尾,宁可不做事,也不做错事。这对大明长远发展,是好事吗?”

朱元璋沉默了,盯着翻滚的红油锅,眼神变幻不定。他想起自己当年在地方为官时的艰辛,想起文书往来的不便。张晋的话,像一根针,刺破了他因愤怒而蒙蔽的思绪。

“可是……若不严惩,何以儆效尤?朝廷法度威严何在?”朱元璋还是有些犹豫,但语气已经软化了不少。

张晋见火候差不多了,便给出了解决方案:“法度要严,但也要合乎情理。这件事,关键在于‘便利’与‘监管’如何平衡。我有个主意,你看行不行。”

朱元璋立刻抬起头,目光炯炯地看着他:“你说!”

“第一,改革账册和核对流程。户部可制定标准格式的账册,编号下发,严格管理。地方账目先由布政使司初步审核,再派员携副本赴京核对。正本留存地方备查。减少不必要的往返。”

“第二,设立一个‘缓冲期’或‘容错率’。对于微小差错,允许在规定期限内补交说明或修正,不必动辄打回重来。”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加强审计和监督。在都察院或户部下设一个独立的审计机构,不定期派员突击抽查地方账目和仓库。让官员时刻感到头上悬着一把剑,不敢轻易舞弊。”

“至于这次空印案,”张晋看着朱元璋,“首恶必办,以儆效尤。但牵连不宜过广。重点查办那些确实利用空印贪赃枉法的,对于多数可能只是图省事的官员,予以训诫、罚俸、降职等处分,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同时,借此机会颁布新的、更合理的财务制度,堵住漏洞。这叫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一番话,条理清晰,既维护了法纪的严肃性,又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远比单纯的杀戮更高明。

朱元璋听得目瞪口呆,心中的暴戾和杀意渐渐被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取代。他猛地一拍大腿:“好!好一个‘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小张,你这脑袋瓜子是怎么长的?咋啥难题到你这儿都有办法?”

张晋得意地翘起嘴角,夹起煮得滚烫的豆腐吹了吹:“这算什么?基本操作而已。所以说老朱,遇事别光想着砍人,得多动脑子。暴力能解决问题,但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尤其解决不了人心和制度的问题。”

朱元璋老脸一红,讪讪地拿起筷子,也捞起一筷子菜,嘟囔道:“就你能!吃你的火锅吧!”

气氛瞬间缓和下来。两人围着火锅,一边吃一边详细商讨着改革细节。朱元璋越听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更高效、更清廉的财政体系。

吃完火锅,朱元璋心满意足、斗志昂扬地走了,准备连夜召集户部、吏部官员研究新政。

张晋看着他的背影,摇了摇头,笑了笑。挽救一场可能的大屠杀,顺便推动了一下制度进步,这顿火锅,请得值。

【叮!宿主成功劝谏朱元璋,避免“空印案”扩大化造成滥杀,引导其进行财政制度改革,有利于明朝吏治清明与国家稳定,获得气运值+1200点!】

【当前气运值:8687 + 1200 = 9887点!】

听着系统的提示,张晋伸了个懒腰。嗯,气运值又快一万了,是不是该考虑兑换点新玩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