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神雕版轰炸机(1 / 2)

襄阳城内的“霹雳堂”旧址,如今已彻底改头换面。在吕文德的全力支持和黄蓉的精密调度下,这片区域被划为绝对的军事禁区,重兵把守,戒备森严。原本的砖瓦窑洞被改造成了坚固的工坊,日夜炉火不熄。冯默风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带领着一批精挑细选、身家清白、且被张晋以特殊手段牢牢控制的工匠们,日夜不停地赶制着“震天雷”。

张晋给出的“终极配方”——硝石七成五,硫磺一成,木炭一成五——被奉为金科玉律,刻在工坊最显眼的石壁上。每一份原料的研磨、筛选、称量、混合,都有严格的流程和专人复核。制作外壳也不再是初期的泥胚陶罐,而是采用了更坚固、更规整的薄壁生铁铸造,内衬防火防潮的油纸,引信也做了防水和延时优化。一条原始但高效的流水线已然形成:粉碎组、配料组、混合组、装填组、外壳组、检验组……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工坊内终日弥漫着硝石硫磺的独特气味,叮叮当当的铸造声和偶尔因测试小样而传来的闷响不绝于耳。一箱箱成品“震天雷”被小心翼翼地搬运到城中各处的战略储备库,由郭靖亲自安排的绝对可靠的亲军把守。黄蓉甚至根据城墙不同区段的防御压力,制定了详细的配给和动用预案。这前所未有的杀戮利器,如同一头蛰伏的凶兽,静静地等待着咆哮的时刻。

这一日,张晋将杨过唤至跟前,道:“过儿,震天雷已成规模,然其用法,若仅用于守城投掷,未免局限,难以尽显其威。蒙古大营连绵数十里,粮草辎重、中军帅帐,皆在纵深。寻常方法,难以触及。”

杨过聪慧,立刻领会:“师父是想……从天上动手?”

“不错。”张晋点头,“你那雕兄,翱翔九天,正是最佳载体。你即刻动身,返回剑冢,邀雕兄前来助阵。它通灵性,你与之好生分说,此乃造福苍生之义举。”

杨过闻言,眼中闪过兴奋之色:“弟子明白!雕兄深明大义,必会答应!弟子这便去!” 他早已将神雕视为亦师亦友的伙伴,想到能与之并肩作战,更是热血沸腾。

杨过当即施展轻功,离了襄阳,日夜兼程,赶往剑冢深谷。数日后,他便带着神雕返回。那神雕体型巨硕,羽翼丰满,虽相貌丑陋,但目光锐利,神骏非凡。它随杨过进入襄阳时,引得守军一片惊呼,皆以为神物下凡。神雕对杨过极为亲昵,对张晋也似有感应,低鸣点头,算是见礼。

张晋亲自查看了神雕的体魄和飞行能力,满意道:“雕兄威猛,此事成矣。” 他让工匠特制了适合神雕抓握的、坚固的网状吊篮,每个吊篮可容纳数枚中型震天雷。又专门训练了数名胆大心细的兵士,负责在特定地点为吊篮安装引信和点燃。而真正的核心攻击任务,则交给了杨过。

张晋对杨过面授机宜:“你乘雕兄飞临敌营上空,凭你目力,寻找粮草堆积处、营帐密集区、尤其是中军大帐所在。以你的腕力和准头,居高临下投掷震天雷,当可精准命中。雕兄飞行高度,须在寻常箭矢射程之外,确保安全。一击即走,不可恋战。”

杨过一一记下,又与神雕反复演练配合。神雕极通人性,很快便明白了杨过的意图,载着他在襄阳城上空盘旋试飞,适应负重和指令。这一人一雕的组合,成了襄阳城上空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时机终于到来。这一夜,月黑风高,正是夜袭良机。探马来报,蒙古大军近日调动频繁,似有大规模攻城迹象,其粮草辎重多囤积于城北十里外的一处山谷营寨,守卫森严。

郭靖、黄蓉、吕文德等人齐聚帅府,目光都落在张晋和杨过身上。张晋神色平静,对杨过道:“时机已到,去吧。让蒙古人尝尝天降雷霆的滋味。”

杨过深吸一口气,眼中战意熊熊,对众人抱拳:“郭伯伯,吕将军,黄女侠,七公,诸位放心!过儿去去便回!” 他又看向张晋和李莫愁、小龙女:“师父,师娘,龙师叔,等我好消息!”

说罢,他转身走向院中早已准备妥当的神雕。神雕低鸣一声,展开巨翅。杨过轻盈地跃上雕背,神雕双翅一振,激起满地尘土,猛地腾空而起,瞬间没入漆黑的夜空之中。雕爪之下,悬挂着两个装满震天雷的特制吊篮。

众人仰头望去,只见夜空茫茫,很快便失去了那一人一雕的踪影,唯有心中期盼与紧张交织。

杨过乘雕翱翔于千米高空,寒风凛冽,吹得他衣袂猎猎作响。脚下大地一片漆黑,唯有蒙古大营连绵的灯火,如同星河倒泻,清晰可见。他运足目力,按照白日里沙盘推演的位置,很快便锁定了目标——那片位于山谷中的辎重营!只见营内粮垛如山,车马林立,巡逻兵丁如蚁群般穿梭。

“雕兄,降低高度,靠近那片灯火最密集的山谷!”杨过轻拍雕颈。

神雕会意,一个俯冲,悄无声息地滑翔至辎重营上空约三百步的高度(远超弓箭射程)。杨过内力深厚,夜能视物,看得分明。他从吊篮中取出一枚震天雷,估算着风速和下落轨迹,看准一处最大的粮垛,运起内力,奋力掷下!

那震天雷带着轻微的破空声,如同陨石般坠向目标!

“轰隆!!!!!!!”

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猛然在山谷中炸开!一团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瞬间吞噬了那座粮垛!火光冲天,映红了半边天!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周围的粮车、帐篷、乃至蒙古兵像纸片一样掀飞!惨叫声、马嘶声、惊呼声顿时响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