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白衣谪仙(1 / 2)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张晋在终南山“逍遥居”的日子,过得惬意而充实。有李莫愁红袖添香,时常切磋武艺,交流古墓派与逍遥派武学精要;有小龙女这位天赋绝伦的“武学顾问”,探讨武理至道,每每让他也有新的启发;闲时打理药圃,登高望远,日子快活似神仙。

然而,他并未忘记自己的目标。《九阳神功》已然在手,但《九阴真经》的全本还远在桃花岛老顽童周伯通的手中。这“九阴九阳”齐聚的成就,如同猫爪般挠着他的心。更何况,他也想见识一下此界的顶尖人物——东邪黄药师的的风采,以及那位智计百出的黄蓉。

这一日,春和景明,张晋将李莫愁和小龙女都请到了逍遥居的露台上。石桌上摆着清茶和时令鲜果。

“莫愁,龙姑娘,”张晋抿了一口茶,开门见山道,“我打算离开一段时间,去东海桃花岛办点事。”

李莫愁闻言,手中正在剥的橘子微微一滞,眼中闪过一丝不舍,但很快便掩饰过去,柔声道:“要去多久?危险吗?”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她早已将张晋视作此生最重要的依靠,虽不舍,却知他非池中之物,自有主张。

小龙女则只是抬眼看了看他,清冷的眸子波澜不惊,轻轻“嗯”了一声,算是知晓。

张晋笑道:“放心,没什么危险。就是去跟老顽童周伯通做笔交易,顺便看看海外风光。快则一两月,慢则小半年必回。” 他顿了顿,看向李莫愁,语气带着几分调侃,“我不在的时候,你可要安心练功,别又胡思乱想,被人骗了。要是闷了,就多来找龙姑娘说说话,或者帮孙婆婆打理下古墓也好。”

李莫愁俏脸微红,嗔道:“我又不是三岁小孩!你自己在外才要小心,听说东海风浪大,桃花岛机关又多……”

“哈哈,区区机关风浪,岂能难住你夫君我?”张晋自信一笑,又对小龙女道:“龙姑娘,古墓派的武功精妙异常,尤其那《玉女心经》,暗合天人化生之道,我这些时日受益良多。我书房里留了几本我整理的关于阴阳相济、动静转换的武学笔记,或许对你参悟《玉女心经》后续关卡有些助益,你若感兴趣,可随时来看。”

小龙女眼中闪过一丝微不可查的亮光,点了点头:“多谢。” 她虽性情清冷,但对武学的追求却是极致专注,张晋的武学见解往往一针见血,对她启发极大。

交代完毕,张晋也不拖泥带水,起身笑道:“行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这就出发了。你们保重!”

说罢,他转身回屋,换上了一身特意准备的月白锦缎长袍,袍袖和衣襟以银线绣着流云暗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更衬得他面如冠玉,气质超然。背上那柄寻常的精钢长剑,也因主人的风采而显得不凡起来。

他走出木屋,对站在露台上的二女挥了挥手,身形一晃,便如一朵流云般飘然下山,几个起落便消失在苍翠的山道之间,姿态潇洒至极。

李莫愁望着他消失的方向,久久伫立。小龙女静立片刻,便转身默默走向张晋的书房,对她而言,那些武学笔记比送别更有吸引力。

张晋下了终南山,并不急着赶路,而是信步向东。他刻意避开通衢大道,多行于山野小径、偏僻村镇,一来图个清静,二来也好领略这南宋末年的风土人情。然而,这乱世之中,想要完全避开纷争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一日,行至鄂州地界一处荒僻山道,忽听得前方传来女子哭喊与男子粗野的狂笑声。张晋眉头一皱,身形加快,掠过山弯,只见一幕惨剧正在上演:一小队约十来个蒙古骑兵,正围着几辆破损的马车,车夫和护卫已倒在血泊中,几名蒙古兵正粗暴地从车里拖拽出两个吓得花容失色的汉人女子,其余人则在哄抢财物。

“真是走到哪都能碰到这群畜生!”张晋眼神瞬间冰冷,杀意凛然。“遇蒙古兵杀无赦”,这条他给自己定下的铁律,此刻便是执行之时!

他并未隐藏身形,径直走了过去,清冷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尔等禽兽行径,当诛!”

那些正肆无忌惮的蒙古兵闻声一愣,回头看见一个身穿华美白衣、俊俏得不像话的少年独自走来,先是诧异,随即爆发出哄堂大笑。

一个看似小头目的蒙古兵操着生硬的汉语嘲笑道:“哪里来的小南蛮子,细皮嫩肉的,是来给爷爷们送乐子的吗?抓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