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尘埃落定(2 / 2)

他没有明确说这是“招标”,但所有人都明白,这就是拍卖。

大厅里,大家都气氛轻松的交谈,但各国代表泾渭分明的区域和眼神交错间的警惕与算计,说明他们并不轻松。

墨白站在那张手绘的草图前,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像看一片等待收割的庄稼。

“诸位,破虏军要建的,不是几座孤零零的工厂,而是一个能让这片土地真正站起来的工业骨架。

钢厂、发电厂、军工厂,是这骨架的基石。

我知道,诸位都带来了诚意和方案。

现在,请基于交钥匙程度、技术转移深度、价格竞争力以及长期合作条件这四点,给出你们最终的、最好的承诺。”

他话音刚落,德国人首先报出了一个技术指标极高、但价格依旧坚挺的方案,并重点强调其五十年不落后。

日本人紧随其后,价格压得很低,几乎是德国方案的六成,但产能和技术等级也相应缩水,并附加了诸多限制性条款。

英国人则提出了一个组合方案,重工业部分报价中庸,但捆绑了极其优厚的贸易条件和金融服务。

轮到美国人时,约翰逊和卡恩的脸色已经非常难看。

他们看到了德国技术的压迫感,日本价格的冲击力,以及英国方案的迂回包抄。

几人低声快速交换着意见,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

墨白只是静静地听着,在一个本子上偶尔记录几个数字,脸上看不出任何倾向。

这种沉默,比任何态度都更具压力。

终于,约翰逊猛地站起身,高声道:“基于我们最初的友谊和对未来共同的信念!

我方决定,在之前讨论的基础上,整体报价下调百分之十八!

并且,完全接受您提出的技术培训条款,允许部分产品抵扣!

同时,我们可以提供一笔条件更优惠的设备采购贷款,利率降至1.5……”

墨白听到这嘴角终于压抑不住的翘了起来。

这个报价,综合考虑了技术、规模、付款和后续支持——

已然压倒了德国人的高价,弥补了日本人的低配,也比英国人的捆绑方案更具针对性。

这是竞争压力下被逼出的底线。

墨白的目光再次缓缓扫过全场。德国人面色铁青,嘴唇紧抿。

日本人眼神阴郁。

英国人微微摇头,若有所思。

墨白等待了足够长的时间,确认再无新的出价后,缓缓站起身,走向约翰逊,伸出了手。

“约翰逊先生,贵方的决断和诚意,让我看到了长期合作的坚实基础。预祝我们,合作成功!”

协议,在多方角逐的硝烟中,以墨白预设的方向和远超预期的条件,尘埃落定。

他不仅拿到了接近底线的最低价格,更在技术转移、人员培训和未来自主权上,嵌入了关键的条款。

当各国代表怀着不同的心情离去后,墨白独自走到山崖边。

黄土被风卷着,打在脸上生疼。

他看着远方苍茫的大地,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只有一种沉重的清醒。

他知道,这只是从虎狼口中夺食的第一步,真正的艰难不仅是建设,还要应对来自罗刹、日本、清廷的压力。

乃至未来的竞争与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