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中书见到方天靖,立刻询问这次梁山之行的结果。
方天靖脸上露出一丝棘手的表情,拱手道:“禀中书大人,下官此行深入梁山泊周遭,明察暗访,情况确如之前所料,非常复杂。”
“哦?详细道来!”梁中书眉头紧锁。
“那晁盖、吴用一伙,手段颇为高明。”方天靖分析道。
“他们火并王伦后,并未大肆清洗,反而对王伦旧部多有安抚,甚至提拔了几人。表面上看,内部还算安稳。
而且,那吴用端的厉害,不愧智多星的绰号。他们依托八百里水泊天险,水寨连绵,哨卡林立,各处水道皆有精悍喽啰把守,更招募了不少精通水性的渔民入伙。
强攻之下,即便能胜,也必然损失惨重,旷日持久,绝非上策。”
看到梁中书眉头皱的更紧,方天靖继续说道:“不过,下官也并非全无收获。王伦旧部有两个头领叫做摸着天杜迁、云里金刚宋万的,虽表面臣服,心中积怨仍在,只是慑于晁盖等人势大,敢怒不敢言。
下官已暗中接触他们二人,许以重利前程。只是他二人如今人微言轻,此等离间分化之计,急不得!”
梁中书听得连连点头,对方天靖的做法颇为满意。
强攻损兵折将的教训就在眼前,他也不想再冒险。否则即便有太师的压制,那些弹劾的奏折也能把他压塌。
“方大人所言甚是。剿匪非一日之功,当以稳妥为上。依你之见,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方天靖胸有成竹,早有腹稿。
“大人明鉴。兵书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梁山贼寇之所以难剿,就是我大军开拔,粮草辎重转运艰难,易为贼寇所乘。”
气氛烘托到这里,方天靖顺理成章的说出了自己的建议,“下官以为,以大名府留守司名义,行文周边各州县!征收粮草,筹集军械,统一运至大名府囤积!
一则,可显示朝廷剿匪决心,震慑宵小。
二则,大军未动,粮秣先行,待时机成熟,我军粮草充足,可立于不败之地。”
方天靖压低声音,嘴角露出“你懂的”的笑意:“三则,各州县征收,难免有所损耗,大人居中调度,酌情统筹,充实府库,以备不时之需。此乃一举三得之策!”
梁中书听得眼睛发亮!
前面两点是冠冕堂皇的理由,最后一点才是真正打动他的!
以剿匪之名行敛财之实,还能把粮草物资捏在自己手里,简直是妙计!
他仿佛看到了白花花的银子和堆积如山的物资。
“妙!方大人此计大妙!”梁中书拍案而起。
“就依你所奏!本官即刻签发文书,由你方大人全权负责接收、清点、囤积事宜!”
“下官领命!”方天靖躬身应道。
命令以最快的速度下发到周边各州县。
一时间,州官县吏们纷纷行动起来,打着“剿灭梁山,保境安民”的旗号,加征赋税,摊派物资。
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沉重的负担压得人喘不过气。
而一车车的粮食、布匹、生铁等物资,开始络绎不绝地运往大名府。
方天靖坐镇大名府,表面上兢兢业业,亲自点验入库,登记造册,账目做得滴水不漏,深得梁中书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