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1 / 2)

“不错,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你竟已修炼到能与姬无夜抗衡的地步,实乃天佑我张家!”张开地难得情绪外露,满脸欣慰。

“祖父,我与姬无夜之间仍有差距。”张良谦虚回应,所言也是实情。

张开地略感错愕。他得到的情报是张良压着姬无夜打,最终双方未分胜负,张良先行退让,而姬无夜未敢再战。没想到张良的说法却有所不同。

“你详细说说。”张开地说道。

“是。”

张良将今日之事经过,以及自己与姬无夜交手的细节毫无保留地道出。

“总体而言,我目前还无法击败姬无夜,但凭借轻功身法,他也奈何不了我。”张良最后总结道。

张开地暗自点头,如此才更合理。若张良现在就能胜过姬无夜,反倒显得不真实。

“你可曾突破至宗师?”张开地转而问道。

“尚未。”张良轻轻摇头。

宗师对应通玄之境,而张良目前仅是筑基后期,距离通玄尚有距离。

以宗师之下的修为对抗宗师,已是极为罕见的壮举,但张良对此并不满足。他心想,若是在修仙界,随便一个筑基期修士都能轻松击败姬无夜。

张开地虽不习武道,却见识广博、心思缜密,自然清楚张良与姬无夜之间的实力差距。

“今日过后,姬无夜必然对你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夜幕与白鸟势力庞大,你须格外小心,若无必要,尽量不要离府,以免落入他的陷阱。”张开地犹豫片刻,还是劝张良暂避锋芒。

“祖父大人不必担忧,我既然敢于显露实力,自然不惧姬无夜的暗中手段。”张良淡然一笑。

他深知夜幕与白鸟的底细,其中能威胁到他的人寥寥无几。至于其他人,纵有千军万马,也难近他身。

“你心中有数便好。”张开地点点头,沉吟后又说:“从今往后,你可多研读兵书战策。”

张良一听,便明白张开地的用意。

兵书战策本是武将所需,而张家历来是文官门第,从不涉足兵权。如今寒国大半军权尽在姬无夜之手。

张开地显然想在扳倒姬无夜之后,让张良从军。以张良的实力,加上张家的政治资源,必能在军中迅速崛起。

然而张良却微微蹙眉。他觉得有些事,必须与张开地坦诚相谈。

“祖父大人如何看待当今七国形势?寒国又处于何种境地?”张良问道。

张开地略感惊讶,张良以往只与他议论寒国内政,很少涉及他国。

思索片刻,张开地答道:“七国相争已持续两百多年,虽各国强弱时有更迭,但彼此牵制之下,格局与两百年前并无太大变化,仍是七国并立。”

“寒国近年国力衰退,已是七国中最弱的一国。正因如此,才需要你们年轻一代早日成材,振兴寒国。”

“子房,我知道你一直有意避开朝政,不愿入仕为官。但如今秦国强盛,寒国衰弱,若有一天寒国覆灭,国破则家亡,这难道是你愿意看到的吗?”

张良依旧眉头紧锁。若早生几十年,他或许还有信心振兴寒国,在合纵连横之间大展宏图。可据他推算,秦国灭韩只在数年之间。

如此短暂的时间,想要抵挡秦国的汹涌大势,几乎已无可能。

寒国实在太弱了。

疆域狭小,人口稀少,兵力不精,将领不强,粮草军械匮乏。外无天险可守,内有强敌环伺,朝廷内部争斗不休,文官不思治国,武将不愿征战,君主更是昏聩无能。

这样一个国家想要强盛起来,至少需要数十年努力。

而大秦意图吞并六国,寒国首当其冲。在短短几年内将寒国发展到足以抵抗秦国铁骑的地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更何况,即便有可能,张良也不愿为此耗费心力。

他身为穿越之人,又踏上修仙之路,没有选择称王争霸、一统天下已属难得,又怎会甘愿效忠他人、为寒国王室卖命?

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王朝霸业终将化为尘土,此生唯一的追求,便是长生!

瞬息之间,张良便已理清心中所愿,灵台清明,求道之心愈发坚定。

整理思绪后,张良沉吟道:“祖父,您真的认为寒国还有强盛的可能吗?”

“嗯?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张开地有些不满,若非说话的是他亲孙儿,只怕早已动怒。

“祖父请容我直言,寒国朝堂上,国君毫无强国之志,只顾享乐,沉溺酒色,一心维持朝堂平衡,毫无雄心!”

“姬无夜狼子野心,其势力‘夜幕’已笼罩整个寒国,盘根错节,是寒国最大的毒瘤。不除姬无夜,寒国永无兴盛之机!”

“然而若除去姬无夜,寒国朝野必将震动,这无疑是给他国攻韩的良机。更何况韩王懦弱,只求苟安,恐怕并无铲除姬无夜的魄力。”

“姬无夜不除,寒国将日渐衰弱;除去姬无夜,寒国可能立即面临 之祸。此乃两难之局,是强韩的第一道难关。”

“即便能除去姬无夜,说句大不敬的话,只要国君在位一日,寒国便一日无法强盛。”

“若为报国,如此寒国,我不愿效力;若为家族,有我一日,张家便不会覆灭。”

张良一番言辞,既有指点江山的激昂,也有睥睨王侯的豪情,令张开地既感欣慰,又觉愤怒,更添几分惭愧。

回想自己身为寒国相国,与姬无夜相争多年,不仅未能使寒国强盛,反令其日渐衰弱,虽非全责,却也难辞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