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直沉默的太子李承乾,脸上露出了不忍之色。他自幼受儒家教育,觉得以女子婚姻换取和平,并非大国所为,有失尊严。他犹豫了一下,欲言又止,目光不由看向一旁的舅舅长孙无忌,见其神色坚决,最终还是没有立刻站出来反对。
而魏王李泰,则敏锐地捕捉到了父皇那深不可测的眼神。他胖乎乎的脸上堆起温和的笑容,出列奏道:“父皇,儿臣以为,和亲与否,皆需彰显我大唐威仪,把握其中分寸至关重要。”
他先定了基调,然后才道:“若嫁,则需吐蕃明确称臣纳贡,岁岁来朝,定下君臣名分,如此,公主下嫁方显恩宠,而非妥协。若不嫁,则需即刻陈兵边境,展示肌肉,使其知难而退,不敢再生妄念。总之,无论嫁与不嫁,主动权当在我大唐,而非吐蕃予取予求。”
他这番话,看似中立,条理清晰,既迎合了主和派“嫁”的前提(但加了苛刻条件),也满足了主战派“不嫁”的强硬(但要展示武力),实则是在试探李世民的真实想法,并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深思熟虑、顾全大局的形象,博取关注。
李泰说完,微微躬身,退回队列,眼角余光留意着李世民的反应。
大殿之内,顿时陷入了更加复杂的争论之中。
主和派认为李泰之言有理,可以借此谈条件;主战派觉得展示武力是必须的,但和亲依旧不可取;世家则更关心陪嫁的规模与由谁主导;而李泰一党,则趁机宣扬魏王的“睿智”与“沉稳”。
禄东赞垂首站在殿中,嘴角几不可察地微微一动。大唐君臣的反应,似乎早在他的预料之中。他需要的就是这种分歧,这种犹豫。
就在争论陷入僵局,李世民目光扫视群臣,即将开口之际——
“陛下!”
一个清朗而带着几分慵懒,却又异常清晰的声音,在武将队列的后方响起。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薛斩越众而出。他今日并非主角,一直安静地站在靠后的位置,此刻站出来,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刚刚擢升忠武将军、风头正劲的他,会说出什么惊人之语?
禄东赞也微微抬头,看向这个最近在长安名声鹊起的年轻将领,眼中闪过一丝探究。
薛斩走到殿中,先是对李世民躬身一礼,然后直起身,目光平静地扫过禄东赞,又环视了一圈殿内神色各异的文武百官,最后朗声开口,声音不大,却如同投入滚油中的冰块,瞬间让嘈杂的大殿安静了下来。
“陛下,臣以为,和亲之议,绝不可行!”
他开门见山,语气斩钉截铁,没有丝毫转圜余地!
“此非怀柔,实为资敌!乃饮鸩止渴,遗祸无穷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