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1 / 2)

4

纵使不能如愿,至少也要让孔氏家族更进一阶。

至于逐鹿中原之事,他反倒不甚在意。

他从未想过要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更遑论君临天下。

孔氏只需不断提升声望,成为儒家表率乃至图腾便足矣。

只要能为孔府铸就儒家象征的不朽金身,任凭朝代更迭,孔氏都将永世超然物外。

纵使新朝天子想要坐稳江山,届时也不得不看孔府脸色行事。

这正是孔氏一脉孜孜以求的终极夙愿。

\"盟主!大事不好!洛阳突发变故!\"

一名传令兵仓惶奔至袁绍跟前禀报:\"斥候来报,洛阳方向火光烛天,恐是...\"

\"恐是什么?\"

袁绍剑眉倒竖,厉声喝问。

传令兵战战兢兢答道:\"斥候推测洛阳恐遭烈火焚城,此刻怕是已成焦土!\"

\"这...\"

\"绝无可能!\"

在场诸侯闻言无不色变。

众人再顾不得其他,纷纷抢上虎牢关西墙,极目远眺洛阳方向。

只见天际赤霞翻涌,恍若半边苍穹都浸染在血火之中。

\"嘶!确是火势无疑!\"

洛阳城烈焰冲天,浓烟蔽日。

\"非走水之故!此乃董贼蓄意 ** !\"有人厉声疾呼。

\"董卓竟如此丧心病狂?那可是帝都啊!\"

\" ** !人人得而诛之!\"

\"大汉江山...怕是要亡于董卓之手了...\"

\"此计何其歹毒!\"

各路诸侯见状,无不面色骤变,纷纷出言怒斥。他们表面同仇敌忾,实则各怀鬼胎。若真有心匡扶汉室,又岂会至今攻不下虎牢关?

刘备冷眼旁观,心中既鄙夷众人虚伪,又难掩一丝兴奋。洛阳付之一炬,昭示着乱世已不可逆转。这正是天赐良机。

\"汉室列祖在上,备今日立誓:必效高祖匡扶天下,仿光武再造乾坤,三兴大汉!\"刘备暗自许下宏愿。

袁绍猛然惊醒,厉声道:\"全军听令!即刻开拔洛阳!\"

众诸侯纷纷领命而去。即便没有这道军令,他们也会争先恐后赶往洛阳——无论是为博取救驾美名,还是谋取实际利益。

(洛阳惊变

“哦?你是说天子或许早就不在洛阳,被董卓挟持去了长安?”

那又如何?

丝毫不妨碍他们争抢功劳、瓜分利益!

几个时辰后,数十万盟军如潮水般涌出虎牢关,向洛阳进发。

同一时刻,苏烨率领部众悄然抵达洛阳城南五里处。

望着烈火吞噬的洛阳城,滚滚浓烟遮蔽天穹,苏烨幽幽叹道:“昔日繁华帝都,竟落得如此下场……董卓,当真心狠手辣。”

宁可亲手焚毁,也绝不让诸侯得到分毫。

这便是董卓——

废立皇帝,弑杀太后与弘农王,血洗宫闱,诛灭袁隗满门,强行迁都,如今更将洛阳付之一炬。

行事狠绝,不计后果。

连苏烨都不由暗叹其魄力。

“不过……”郭嘉忽然皱眉,“董卓焚城,是否也为削弱大汉气运?我以望气术观之,洛阳大火起时,气运金龙消散之速,堪称惊天。”

“确有如此考量。”苏烨颔首,“但他更想令诸侯徒劳无功——即便攻入洛阳,得到的唯有焦土罢了。”

郭嘉与赵云相视,俱是恍然。

“够了!闲话休提!即刻向西进发追击,务必拦截一批百姓及董卓的辎重!”

“成败在此一举!”

“都仔细看看暗卫传来的情报,切莫轻敌!董卓可还给我们备了份‘大礼’!”

说话间,苏烨将密报递给赵云等人传阅。

“全军出击!”

随着号令,大军向西疾驰。

苏烨麾下铁骑迅捷如风,未及半日便咬上了迁徙队伍的尾部。

“糟了!是盟军追兵!”

押送的西凉兵卒见状面如土色,当即抛下百姓四散奔逃。

抵抗?

简直笑话!

面对万余铁骑,区区散兵游勇岂非螳臂当车?

被遗弃的百姓们呆立原地,眼中尽是无助与惶惑,对新来的军队更怀着深深的恐惧——谁知道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命运?

“奉孝,你领千骑留守,收容安抚沿途百姓,待典韦大军接应。”

“其余人随我继续追击!务必小心!”

“得令!”

郭嘉抱拳应道:“主公放心!这些年我的武艺可不是花架子,暗劲巅峰修为配上千骑,寻常敌将奈何不得!”

这位谋士虽以智计见长,却也精通军阵之道。千骑结阵之下,纵是丹劲乃至罡劲猛将,若无大军相随亦难取胜,更遑论后续还有典韦的万余精兵。

“甚好!汉升,拨一千铉钾军给奉孝,余者随我继续 ** !”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