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1 / 2)

\"次建商街,最后再筑民宅。\"

\"如此半年内应可完成迁治。\"

民居可缓,其余设施完备后,便不影响州政运转与城防了。

“妙计!半年足矣!”

戏志才眼中闪过精光:“只是,此事由谁负责?”

苏烨目光转向李严:“正方,此事交予你全权处理!徐庶、顾雍、鲁肃三人辅佐,可有把握如期完成?”

李严先是一怔,随即振奋抱拳:“定不负主公厚望!”

他未曾料到如此重任会落在自己肩上。

这无疑是主公对他的器重!

怎能不欣喜?

待此事功成,或许他的地位便能与田丰等人比肩。

他自认才略不输田丰等人。

无非欠缺些历练罢了。

“甚好!”

苏烨含笑颔首:“水泥钢筋之事,可寻黄承彦协调生产。”

“稍后我会命他在襄阳城外筹建水泥厂与炼钢厂。”

邓县西郊的隐秘基地中本有多座炼钢高炉,正好全面复产,甚至再添新炉。

安排妥当后,苏烨转道书院,见蔡邕与荀爽正在对弈。

“蔡师!岳父!”

苏烨上前拱手致意。

“使君折煞老朽了!”

蔡邕慌忙起身还礼。

如今苏烨身份尊贵,他不敢怠慢。

荀爽却稳坐桌前,挑眉道:“今儿怎得空来书院?莫非有事?”

“岳父明鉴。”

苏烨莞尔,先对蔡邕摆手道:“蔡师不必拘礼,在此我仍是学生。”

蔡邕顿觉熨帖,抚须笑道:“惭愧!老朽实未教授过使君什么。”

苏烨笑着对荀爽拱手道:“岳父大人慧眼如炬,小婿这点心思果然逃不过您的法眼。\"

他神色一肃,继续道:\"此次前来确有要事相商。\"

\"如今荆州七郡,除南阳尚在袁术掌控之外,其余诸郡皆已平定。\"

\"江陵城作为州牧府驻地已不合时宜。\"

\"故而打算将州牧府迁往襄阳。\"

\"不过襄阳原本仅是县城规模,需扩建为州府规制。\"

\"此事已委任李严总领,尚需数名副手协助。\"

\"眼下人才紧缺,听闻书院中藏龙卧虎,特来求贤。\"

荀爽与蔡邕相视一笑。

蔡邕捋须道:\"确有几位俊才。其一是当年主公亲自招来的鲁肃鲁子敬;其二乃老夫在吴会时所收的顾雍;另有前年入学的徐庶,皆是栋梁之材。\"

\"想来暗卫早已禀明,主公此行为他们而来吧?\"

\"恰巧三人都在书院,可要唤来一见?\"

蔡邕对此毫无异议。

毕竟书院本就是苏烨为培养人才所设。

\"有劳蔡师了。\"

苏烨含笑应允。

不多时,鲁肃、顾雍、徐庶三人联袂而至。

见到苏烨时,三人皆是一怔,随即难掩喜色。

显然已猜到此番召见的深意。

他们本就怀着建功立业之心,能得苏烨青睐正是求之不得。

\"拜见蔡师、慈明公、州牧大人!\"

三人恭敬行礼。

蔡邕挥了挥手:\"州牧大人要见你们,具体事宜你们自行商议吧。\"

说罢便与荀爽继续对弈。

苏烨看着三人,微微一笑,带着他们走出十余步后开口道:\"凭诸位的聪慧,想必已猜到我此行的来意。\"

\"既如此,我便直言了。可愿追随于我?\"

鲁肃三人相视一眼,当即躬身行礼:\"蒙主公垂青,愿效犬马之劳!\"

这些年在江陵书院的熏陶下,他们不仅学识见长,更亲眼见证了南郡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苏烨的治国之策与为人,他们早已心向往之。如今得遇良机,自然欣然应允。

苏烨开怀大笑,连忙上前扶起三人。他轻拍鲁肃肩膀感慨道:\"子敬如今已非昔日少年,甚好!\"

鲁肃憨厚一笑:\"全赖主公当年知遇之恩,才有肃今日之成长。\"

苏烨微微颔首,继而关切道:\"令堂仍在徐州临淮吧?如今天下动荡,诸侯纷争难免。为防不测,还是尽早将家人接来荆州为妥。我可派遣暗卫护送。\"

说着又转向徐庶与顾雍:\"元直、元叹亦当如此。尤其元直家中仅余老母,更需尽早安排。\"

【忠诚的抉择】

“为人子,怎忍母亲孤身飘零?”

苏烨目光扫过众人,朗声道:“既入我麾下,该有的不会少——江陵城中,每人一套宅院,家什俱全。”

“待安顿好,便将亲眷接来吧!”

他屈指轻叩案几:“暗卫与商队会沿途护送,保万无一失。”

话锋微转,看向那位江东名士:“元叹顾氏枝叶繁茂,接双亲兄妹即可。其余族人……”

青瓷茶盏泛起涟漪。

“无妨。”

他不着痕迹地瞥了眼窗外竹影。

荆州士族的棋局,不需要再多一枚碍事的棋子。

“主公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