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2 / 2)

纪灵还想争辩,苏烨直接抬手打断:“别拿讨董或大局当理由要挟我。”

“就算没有袁术,我照样能参与讨董,作用只会比他更大。”

“至于污蔑我勾结董卓?呵,只要我出兵讨伐董卓,谣言自破。”

“你们根本没资格和我谈条件。”

“若非顾及袁氏颜面和讨董大局,你们早已没机会站在这里说话了。”

真当他好说话?出手,总得讨个代价。

百万石粮草,足以供应十万大军两月战时所需。若在平日,足够一年之用。不过,苏烨麾下将士食量颇大,这期限怕是要折半。

他并非不愿多索,只是料定袁术不会应允,眼下也难再榨出更多。眼下这批粮草,倒可命南阳士族筹措,想必不难办到。

有人或问:南阳将来归苏烨所有,此举岂非自损?荒谬。即便苏烨日后占据南阳,士族囤积的钱粮也并非他的囊中之物。若想征用,终归要付出代价。至于清算士族?时机未至。即便日后动手,亦不可肆意妄为——粗 ** 事徒增祸患。但凡变革,若只知蛮干,必致两败俱伤。

更何况,此番逼袁术强征南阳士族钱粮,正是要令袁术与当地豪强彻底反目。既动摇其根基,亦为苏烨日后取南阳、速稳局面铺路。经此对比,南阳士族自会明辨孰优孰劣。

苏烨实是担忧某些士族有眼无珠,因苏氏昔日在南阳声名不显,便狂妄轻视,平白惹出蠢事。虽难伤他分毫,却足以令人厌烦。

“末将这就传信,但主公是否应允,不敢担保。”

话已至此,苏烨毫无商议之意。纪灵只得咬牙应下差事。至于袁术如何决断,已非他能左右。至多不过一死——纵然大业方启便可能殒命,他纪灵又何惧马革裹尸?

“甚好,速去。”

苏烨微微颔首,示意身旁暗卫将纪灵带下去写书信。

孙坚抱拳道:“伯渊兄,容我先去整顿伤兵,安抚部众。”

苏烨淡然回应:“文台兄请便,虽暂不能放你们离去,但必以礼相待。静候袁术答复即可。”

他笃定袁术不敢舍弃孙坚、纪灵及三万大军。若袁术执迷不悟,不仅声望尽毁,更将错失讨董良机。届时,南阳亦将易主。

孙坚郑重道谢后离去。苏烨随即命张合、许褚收编降卒,清点缴获的粮秣军械。

典韦与黄忠前来复命。苏烨抬手示意免礼:“此战你们功不可没。城中将士伤亡几何?”

黄忠禀道:“初步统计,阵亡者为零,伤者不足百人。毕竟全军苦修多年,最弱者亦有明劲中期修为。加之攻城不足两刻钟,纪灵便仓皇撤军回援,伤亡自然有限。”

# 军议纪要

“指挥显然失当,竟未预判主公会率军驰援。”

“终究是年轻,临阵经验欠缺。”

“若战况胶着,凭借兵力优势或能有所斩获。”

然而,此战对苏烨所部可谓意外之喜。

唯一遗憾是战局因苏烨介入而骤然收场,导致主力部队功勋不显。倒是指挥使营与骁骑营将士斩获颇丰。

“确是如此。”

苏烨颔首道:“纪灵当为袁氏秘密培植的将领,资质本属上乘。”

“然正如你所言,实战历练明显不足。”

“敌方整体亦存此弊。”

“但需谨记,诸侯麾下军队必将日益精进,切不可懈怠。”

“今日可见,纪灵虽未达自如统御之境界,却能轻易组建两千人战阵。”

“且威力不俗!”

“若非本帅率指挥使营八百精锐与三千骁骑结阵相抗,胜负犹未可知。”

“此现象说明什么?”

黄忠闻言神色骤变,抢先道:“主公之意,纪灵...不!是袁氏掌握着完整的战阵传承?”

“正因如此,纪灵这等战场新秀,统率未经淬炼之师,仍可组建大规模战阵?”

“正是!”

苏烨肃然道:“袁氏四世三公,暗谋社稷多年,若无名将传承反倒不合常理。”

“其底蕴恐不止于此。”

“日后或将现出更多暗手。”

“这等绵延数百年的顶级门阀,谁人能尽知其深浅?”

“故与士族诸侯交锋,万不可存轻敌之心!”

不仅是袁家,就连弘农杨家、河内司马氏、太原王氏等顶级世家,恐怕都藏着不为人知的隐秘手段。

就连颍川荀氏——他岳丈所在的家族,也未必像表面那样简单。

这一点,荀爽虽未明言,但也告诫过苏烨,切莫小觑这些绵延数百年的大族。

否则,必将付出代价。

大意不得。

「原来如此!」

黄忠与典韦神色肃然:「以往确实低估他们了!」

这些世家大族,果然深不可测!

「无妨,现在警觉也不迟。」

苏烨淡然一笑:「稍后我会让暗卫将此讯传达至麾下所有将领,务必让他们牢记于心。」

绝不可掉以轻心。

半日后——

一匹快马自新野飞驰至宛城,狼狈不堪的信使仓皇奔入袁术府邸,将纪灵亲笔信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