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1 / 2)

恰在此时,甲三、甲五率众押解千余卸甲力士前来复命。典韦已命人接管这批归顺者,严加看管。

“主公,事成!”二人抱拳禀报。

苏烨展颜一笑:“善!”转身对皇甫嵩歉然拱手:“将军见谅,玄欲收此劲旅为用。”

皇甫嵩目露恍然——原来这些竟是波才麾下精锐,昔日令官军屡尝败绩的黄巾力士。

黄巾力士们立下了汗马功劳。

苏烨看得心头发热,就连他都难以保持淡定。这些可都是难得的精锐之选!

只需严格操练个一年半载,必能达到组成战阵的要求。

\"甚好!\"

苏烨毫不掩饰地点头赞许:\"皇上不是准我统领万人之师吗?眼下我麾下仅有旧部三千铁骑,倒是从南阳收编了些黄巾降卒正在操练;\"

\"不过这些新兵短期内难堪大用,贸然编入军阵反而会拖累整体战力;\"

\"但这些黄巾力士不同,似乎经过特殊秘法 ** ,虽然折损阳寿,却能在短期内弥补我军兵力不足的短板。\"

\"还望皇甫将军成全。\"

虽说苏烨的援军身份按理说可以自行处置这些降卒,但为免日后皇甫嵩心生芥蒂,还是礼数周全些为妙。

\"原来是这样!\"

皇甫嵩听完解释,见他态度诚恳,顿时面露笑意:\"本该如此!这些降卒本就是你的功劳,自然任凭处置;\"

\"说起来多亏伯渊及时驰援,否则我们还真不知如何是好。\"

\"将军过誉了。\"

苏烨却摆手道:\"即便没有末将,以您和朱儁将军的韬略,迟早也能识破波才破绽;\"

\"说到底,是那波才太过轻敌了。\"

连胜的骄狂终招致覆灭。此战给苏烨敲响警钟:越是顺境,越要谨记戒骄戒躁。

前有波才四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后有曹孟德百万雄师付之一炬。

这都是血的教训哪!

“伯渊太过谦了!”

皇甫嵩听完,微微颔首,心中对苏烨的欣赏又添几分。

这后生当真不错!

连战连捷,屡获升迁,却半点不见骄矜之气。

这才是名将之风范。

甚至可以说,这小子已算得上名将了。

唯缺的,便是统领更多兵马,真正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

这亦是苏烨目前仅有的不足了。

“伯渊兄!久仰大名!在下骑都尉曹操曹孟德,幸会!”

这时,曹操笑吟吟地走上前来,连连拱手见礼。

全然不见先前被抢功时的懊恼之色。

不得不说,曹阿瞒能屈能伸,演技堪称一流。

当然,他确实未存怨恨之心,反倒存了结交之意。

若能趁机向苏烨讨教些军阵与练兵之法,那便更妙。

他曹操,最喜结交豪杰。

“呃......”

苏烨见曹操这般热络,略显局促,仍拱手回礼道:“孟德兄客气!兄台威名,我亦久闻!”

“当年任洛阳北部尉时,设五色棒惩奸除恶之事,我亦有所耳闻。”

说话间,苏烨暗自打量曹操几眼。

心想:“这便是日后的曹老板啊!”

肤色偏黑,身量确实不高,约莫一米六五上下。

比苏烨这一米八五的个头,矮了足足一个脑袋有余。

不过相貌倒端正,眉宇间透着几分威严,隐现霸气。

络腮胡生得极是浓密。

“哦?”

曹操闻言大感意外,朗声笑道:“不想伯渊兄竟知这等陈年旧事!”

“不过是少年意气之举,不值一提。”

曹操拉着苏烨热络攀谈,一旁的皇甫嵩频频摇头,只觉得他聒噪至极。

苏烨一面应付,一面关注着力一等人劝降黄巾力士的进展。有了先前经验,加之已归顺的黄巾力士协助,收编工作进展颇为顺利。

不足一刻钟,残存的近四千黄巾力士尽数归入苏烨麾下。这般情景,惹得曹操、皇甫嵩等人艳羡不已。

战事收尾后,众人受邀入长社城赴庆功宴。当夜,皇甫嵩、朱儁与苏烨联名撰写捷报呈递朝廷。

苏烨暗遣密卫入洛阳,命甲一向张让行贿,所赠厚礼以琉璃器为主。此物于他不过是寻常玻璃制品,然时人难辨真伪,视若珍宝。

思忖片刻,苏烨另遣人奔赴颍阴城,将捷报告知荀爽。一来提醒对方履行婚约承诺,二来请其动用人脉,为封赏之事斡旋。

翌日,皇甫嵩召集军议商讨分兵事宜。

\"伯渊,吾与公伟决议分兵驰援。文台、孟德随公伟赴豫州汝南平叛,吾则继续清剿兖州余寇。\"皇甫嵩目光灼灼发出邀请,\"不若随我同行?\"

\"哦?\"苏烨闻言挑眉,若有所思地瞥了眼曹操——未料此人竟选了朱儁麾下。

曹操似乎察觉了苏烨的心思,咧嘴笑道:\"若与你同行,功劳怕是轮不到我,不如随朱儁将军和文台兄一道!\"

争功而已,理所当然!

\"理解。\"

苏烨会意一笑,转而向皇甫嵩拱手:\"承蒙将军器重,在下愿随将军同行。\"

留守兖州正合他意。

他盘算着能否遇见程昱——此时程昱正于东郡东阿率众抵御黄巾军。此人家世寻常,却胸怀壮志,以自己如今的身份地位,招揽应当不难。

此外,他还打算抽空前往沛国谯县,试试能否寻得虎将许褚。

\"甚好!\"皇甫嵩抚掌大笑,\"得伯渊相助,兖州黄巾之乱指日可平。诸位且去整军,一个时辰后东门会合。\"

\"遵命。\"

苏烨率部准时与皇甫嵩会师,大军北上陈留郡,开始清剿兖州残余黄巾。

颍阴城内,长社捷报次日便传至荀爽手中。

\"妙极!\"荀爽展阅爱婿手书,朗笑着将信笺递给翘首以待的荀采,又向信使细询战况。听完详述,不由击节赞叹:\"伯渊用兵已得神髓,无怪屡建奇功!\"

他正色嘱咐信使:\"且回禀伯渊,老夫必动用人脉为其请功。既已达成约定,他与采儿的婚期也该提上日程了。\"

\"稍后我写下婚书,你带回去交给他。\"

\"另外我会派人去南阳邓县与他父母商议。\"

\"这件事他不用管,我和他父母会安排好。\"

\"他只需注意安全。\"

\"战场切记不可大意,等他凯旋归来,就把和采儿的婚事正式提上日程。\"

他本想现在就定下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