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1 / 2)

翌日,南阳沦陷的急报传至洛阳。刘宏将奏章狠狠摔在地上:\"褚贡这个饭桶!朕把天下第一郡交给他,他倒好,几天功夫就丢给了反贼?\"

\"幸亏这厮已经死了,否则朕定要将他千刀万剐!\"天子咆哮了足足半刻钟才平复怒气。待看到邓县战报时,阴沉的脸色稍霁。

\"倒是邓县县令父子有些本事。\"刘宏摩挲着竹简道,\"区区县兵加上商队护卫,不仅能肃清境内万余贼寇,还歼灭了张曼成两万兵马。\"

他忽然抬眸扫视群臣:\"朕素来赏罚分明。如今南阳太守空缺,朕欲擢升苏烈继任,诸位以为如何?\"

朝堂上顿时响起窸窣的议论声。袁逢突然出列高呼:\"陛下三思!南阳乃钱粮重地,若被贼人长期占据...\"

南阳乃是通往洛阳的咽喉要道,不容有失;

需派文武兼备之才镇守;

苏烈臣才具 ** ,仅堪县令之职,更不通晓兵事;

此番战功,当属其子苏烨所为;

如此人物,岂能担起平叛重任?

显然袁逢早有准备。

他比圣上更早掌握南阳动向。

毕竟南阳毗邻汝南,袁氏在此根基深厚。

耳目众多。

消息灵通也是自然。

\"望陛下慎重考虑!\"

袁逢躬身奏道。

随即数名大臣齐声附和:\"请陛下三思。\"

\"这...\"

天子略显迟疑:\"所言确有道理。\"

他记得褚贡奏章中提及,邓县之战首功确属苏烨。

苏烈确实不谙军事。

南阳要职不可轻授。

\"诸位可有合适人选?\"

天子话锋一转:\"唯有一求,须能速平南阳之乱。\"

袁逢默然,却向何进递了个眼色。

何进会意,立即出列:\"江夏太守秦颉文武双全,已平定江夏叛乱;\"

\"且身为荆州人士,熟悉南阳情势,臣举荐此人。\"

\"臣附议!\"

袁逢等人纷纷响应。

天子冷眼旁观这群臣联名之态,

眼底闪过一丝锐利寒光。

心中暗骂:“何进这厮,当初朕提拔重用他,授以兵权,原是要他制衡外戚与袁氏这等豪门大族;”

“岂料他竟与虎谋皮,勾结起来欺压于朕!”

“当真可恨!”

“这愚夫莫非真以为袁氏之流是真心结交?”

“被人当枪使还浑然不觉,朕当初真是错信了这等蠢材。”

他恨不能立时置何进于死地。

但亦知此事已不可为。

如今何进羽翼已成,又有袁氏等世族暗中支持,纵使天子之尊也难轻易动他。

这些念头不过电光火石间闪过,刘宏收敛心神,忆及秦颉此人,倒是有些印象。

确是个可用之才。

当此危局,也顾不得其他,遂颔首道:“既诸卿共荐此人,便着秦颉接任南阳太守。”

“即刻遣使宣诏,命其火速赴任,务求速平南阳之乱。”

言及此处,天子忽然想起苏烨此人;

对这个名字尚有印象。

不正是半年前作《千字文》的才俊?

当时还以年少学浅为由,推辞了郎官之职。

观袁逢等人态度,此子当非袁党,乃新起之秀,正可栽培。

加之对秦颉不甚放心,欲在南阳安插亲信,当即续道:“另,朕向来赏罚分明,袁卿既言邓县之功首推苏烈之子苏烨;”

“即擢为骑郎将,准其自募五千兵马,与秦颉共讨南阳黄巾,二者各不相属,具体方略由他们自行商定;”

“朕只要结果,务必速平叛乱,退下吧!”

语罢,不待袁逢等人谏言,便一挥袍袖乾纲独断。

袁逢等人目光交汇,见天子已经退让,便不再咄咄逼人。若逼得太紧,只怕天子当场翻脸。

众人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天子微微颔首:\"诸位爱卿还有何事要奏?\"

袁逢再次出列:\"启禀陛下,如今黄巾贼势猖獗,各地守军涣散,难以抵御。臣恳请陛下解除 ** 。如此天下士人必感念皇恩,全力讨贼。\"

天子闻言面色骤冷,心下了然——这分明是要挟,若不解禁,士人便不出力平叛。他忽然明白,当初太平道能坐大却无人上报,定是袁逢等士族故意隐瞒。

今日局面,正是他们精心设计,只为逼迫解除 ** ,使士族权势凌驾皇权。纵使看穿,此刻也无计可施。

\"准。\"天子冷冷吐出一字。

群臣欣喜若狂,齐声颂扬:\"陛下英明!\"就连忠君之臣亦难掩喜色。毕竟他们终究是士人,亲朋师友多有受 ** 牵连者,或亡或隐。解禁对他们亦是好事。

天子又问:\"还有何事?\"

这次袁逢未再出面。何进受其示意,出列奏道:\"启禀陛下!贼军已逾百万,各地守备空虚。司隶禁军需守卫洛阳,不宜轻调...\"

“臣恳请陛下下旨,准许各地豪杰自行召集民兵,协助朝廷剿灭叛军。”

“有此诏令,天下义士定会群起响应。”

“届时,区区百万黄巾逆贼,反手可平。”

此事虽是袁逢等人提议,欲借何进之口在朝堂上奏请。

但袁逢等人早已点明,何进身为大将军,总揽天下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