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周刊》的深度报道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扩散的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十天之内,三篇立场迥异的深度调查几乎同时发布。
第一篇来自某知名商业调查机构,标题犀利:
「山海」第一桶金疑云:从夜市摊主到资本宠儿,消失的五十万启动资金从何而来?
文章用大量篇幅描绘了苏晚晴早期的落魄,然后笔锋一转:“一个毫无背景的女大学生,如何在短短半年内筹得五十万启动资金?这笔神秘的资金来源,始终是未解之谜。”
第二篇是网络上的匿名长文,直指她与顾淮之的关系:
资本的游戏还是真爱的童话?揭秘青云资本与山海科技的隐秘关联
文章暗示顾淮之早在A轮融资前就与苏晚晴过从甚密,并抛出几张两人在路演前私下会面的模糊照片,配以引人遐想的解读。
最致命的是第三篇,来自一个自称“前合伙人”的爆料:
我眼中的苏晚晴: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文章详细描述了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苏晚晴,包括如何“排挤早期合伙人”、“利用主理人情感进行道德绑架”等细节。虽然通篇没有实证,但生动的描述极具煽动力。
这三篇文章像三把利剑,同时刺向“山海”最脆弱的地方。
公司内部顿时人心惶惶。前台不断接到质询电话,公关部的邮箱被媒体信件塞满,连主理人群里都开始出现不安的声音。
“必须立即发表严正声明!”新任的公关总监急得嘴角起泡,“特别是那篇关于启动资金的污蔑,我们可以出示完整的银行流水!”
韩梅梅红着眼睛冲进办公室:“晚晴,他们怎么能这样胡说八道!那五十万是你把老家房子抵押贷款来的,我们都知道!”
王磊更是气得要直接在网上与人对质:“我要把当年的转账记录都贴出来!”
会议室里乱作一团,只有苏晚晴异常平静。她仔细读完三篇文章,甚至做了笔记。
“都不要慌。”她放下笔,目光扫过众人,“这个时候的回应,只会让火越烧越旺。”
“难道就任由他们污蔑吗?”韩梅梅激动地问。
苏晚晴走到白板前,写下三个问题:
1. 谁在推动这些报道?
2. 他们的真正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