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桌上的拉锯战持续了整整三周。
这期间,双方团队就每一个条款细节进行了反复磋商。会议室里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咖啡消耗了一罐又一罐,白板上写满了复杂的计算公式和逻辑推演。
苏晚晴展现出惊人的韧性和专业。她对业务的深刻理解、对数据的精准掌握,以及对“山海”核心价值的坚守,让青云资本那些经验丰富的投资人也暗自叹服。她并非一味拒绝对赌,而是执着于寻找更能反映企业长期健康度的指标。
顾淮之多数时候沉默聆听,只在关键节点提出一两个尖锐问题,引导着谈判的方向。他像一位耐心的猎手,既考验着猎物的成色,也在评估其真正的潜力。
转折点发生在第三次核心条款谈判僵持不下时。
面对青云资本投资总监对用户LtV指标考核可行性的再次质疑,苏晚晴没有重复之前的解释。她合上手中的资料,目光越过投资总监,直接看向顾淮之。
“顾总,‘山海’接受资本的规则,但我们希望这是一场面向未来的合作,而非一场纯粹的金融交易。”她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坚定,“如果我们现在为了一个看似‘稳妥’的利润对赌,而放弃了构建长期竞争力的投入,三年后,即使我们侥幸完成了数字,一个失去灵魂、模式老化的‘山海’,对青云资本而言,又有什么价值呢?”
她顿了顿,抛出了最后的底线:“我们可以接受基于营收增长率和用户规模的复合对赌条款,但净利润指标必须拿掉,或者,将其权重降至最低,并为我们保留战略投入的弹性空间。这是我们的底线。”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投资总监看向顾淮之,等待他的决断。
顾淮之的手指在光滑的会议桌上轻轻敲击了几下,深邃的目光落在苏晚晴脸上,仿佛要透过她平静的外表,看清她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良久,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一锤定音:
“可以。”
投资总监脸上闪过一丝错愕,但很快恢复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