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策略调整(2 / 2)

· 极致的被动: 她像块木头,等着顾客上门,等着被选择。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被动等于死亡。

· 沟通的缺失: 她不敢开口,不会介绍,更别提像袜子阿姨那样主动推荐、像首饰大叔那样建立连接。她的摊位是沉默的,沉默就无法传递价值。

· 服务的空洞: 免费贴膜是个好点子,但她只是把它当成一个冰冷的条款写在纸板上,没有热情地吆喝出来,没有展现出足够的专业性去获取信任。

· 面子的束缚: 这是最根源的问题。她怕被嘲笑,怕被熟人认出,那点可怜的自尊心像一道枷锁,束缚了她的声音、她的动作、她的全部表现力。

“面子?” 她在心里冷笑一声,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狠劲,笔尖重重地在纸上划了一下,“当活下去都成问题的时候,面子是世界上最不值钱的东西!它能换来明天的摊位费吗?能换来馒头吗?”

置之死地,而后生。

一个清晰而彻底的策略调整方案,在她脑海中闪电般划过,驱散了之前的迷茫和混乱:

1. 心理破冰,放下所有包袱: 明天,她不再是金融系学生苏晚晴,她就是一个为了生存而努力的小摊贩。熟人?认出就认出!她凭双手挣钱,不偷不抢,有什么可见不得人的?

2. 主动出击,声音就是武器: 必须突破心理障碍,像那个小伙子一样,主动、大声、自然地招呼。目标锁定学生,就用“同学”称呼。要把“免费贴膜”喊得响亮,让它成为自己的招牌。

3. 优化话术,强调价值与场景: 不说“看手机壳”,要说“同学,需要防摔的手机壳吗?这款透明壳清爽又耐用。”“数据线,宿舍、教室都能用,备一根以防万一。”将商品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场景绑定。

4. 真诚服务,建立信任: 免费贴膜时,要细心、专业,可以边贴边闲聊两句,“什么专业?”“大几了?”拉近关系,让顾客记住她,而不只是她的商品。

5. 视觉升级,吸引眼球: 明天想办法找个更硬挺的纸板,用更粗的笔重新写招牌,字要大,重点突出“免费贴膜”和“学生特惠”。把最好看的几个手机壳立起来展示。

想通了这一切,她感觉堵在胸口的那块巨石仿佛被一股力量猛地推开。失败不是终点,而是修正航向的坐标。羞耻感被一种更为强大的、想要活下去、想要证明自己的欲望所取代。

她收拾好东西,重新背起那个沉甸甸的编织袋。走出教学楼,夜风依旧凉,却让她精神一振。路灯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那影子不再蜷缩,而是挺直了脊梁,带着一种摒弃所有不切实际幻想、准备从最底层重新爬起的决绝,一步步走向宿舍楼。

她知道,明天太阳落下,夜市灯火再次亮起时,将不会是上一次的重复。她会带着新的武器和战术,重返这个战场。这一次,她为自己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