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双星并出照江陵(1 / 2)

蜀都的夜色,因林默的一道道军令而暗流涌动。

半个时辰后,一支百人精骑已在府外集结完毕,马蹄包裹着厚厚的棉布,肃杀无声。

为首的女将,正是苏锦。

她褪去平日的轻甲,换上了一身便于长途奔袭的紧身劲装,英姿飒爽,眉宇间满是凛然之气。

她没有问此行的目的,也没有问信中的内容,只是从林默手中接过那封用火漆密封的国书,贴身藏好,随即翻身上马。

“公子放心,信在人在。”

没有多余的废话,苏锦对着林默一抱拳,缰绳一抖,便如一支离弦之箭,率领着百名精锐护卫,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成都的夜幕,直奔东吴建业方向而去。

这一路,风驰电掣,人马不歇。

苏锦深知此行事关重大,选择的皆是寻常商旅不敢涉足的崎岖小道,五日之内,便已驰骋千里,抵达了荆州地界的江陵城外。

然而,天不遂人愿。

连日的暴雨,让本就汹涌的长江水位暴涨,浊浪滔天,奔腾如龙,江面上所有的渡船都被巨浪拍得粉碎,连栈桥的影子都看不见。

江水隔断了通往东吴的所有陆路。

“将军,江水如此湍急,我等如何是好?若要绕道,至少需多耽搁七八日!”副将面带焦色,望着眼前这片汪洋,心急如焚。

苏锦勒住马缰,立于江岸之上,任凭夹杂着水汽的狂风吹乱她的发丝。

她那双明亮的眼眸死死盯着对岸,片刻之后,一道决然的光芒闪过。

“等不了!”她斩钉截铁地说道,“传我将令!派人告诉江陵守将,高价征用城外所有废弃民屋的梁木,不够,就拆无人居住的府邸,所有损失,由我林府三倍补偿!”

副将大惊:“将军,这……”

“没有这!军情如火,片刻都耽搁不得!”苏锦的声音骤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再传令下去,全军将士,解下随身长枪,以枪杆为骨,牛筋捆扎,给我连成一道浮桥!今天日落之前,我必须踏上对岸的土地!”

命令下达,百名精骑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行动起来。

他们是林默亲手训练的精锐,执行力远非寻常士卒可比。

拆屋取木,捆扎枪杆,所有行动井然有序,忙而不乱。

江陵守将闻讯赶来,本想斥责胆大妄为,竟敢在城外拆屋毁房。

可当他看到那群士兵在苏锦的指挥下,以长枪为链,硬生生在咆哮的江面上搭建起一条颤巍巍的生命通道时,他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夕阳西下,最后一缕余晖中,苏锦第一个踏上浮桥,稳步走向对岸。

身后,百名将士牵着战马,依次跟上。

那名守将望着她纤细却坚毅的背影,良久,才发出一声由衷的感叹:“巾帼不让须眉……林大人麾下,一女子竟有如此胆魄与决断,汉室当兴,汉室当兴啊!”

建业,吴王宫。

烛火摇曳的大殿内,孙权紫髯碧眼,手握着那国书,脸色阴晴不定。

殿下,陆逊、顾雍等一众东吴重臣垂手而立,气氛凝重。

“荒谬!篡改天命?执子乾坤?”孙权将信纸拍在案上,发出一声冷笑,“这林默,是想效仿诸葛亮舌战群儒,用些神鬼之说,来诓骗孤与他联手北伐吧?”

孙权生性多疑,尤其是在经历了与关羽的荆州之战后,对蜀汉的任何示好都抱着十二万分的警惕。

就在此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大都督陆逊上前一步,拱手道:“大王,臣以为,此事不可轻视。”

“哦?伯言有何高见?”孙权眉头一挑。

陆逊神情严肃,缓缓说道:“星象天命之说,虚无缥缈,却也并非全无根据。大王可还记得,昔年赤壁一战,若无孔明借来东风,我军焉能大破曹操八十万大军?那借风之术,便是建立在对天时、星象的精准预测之上。”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如果,真有这么一个能‘书写’天命的敌人,他能让东风不起,能让大雾不生,甚至能引来一场不该有的暴雨洪水……那我江东水师的优势,将荡然无存!届时,我等再想打一场赤壁那样的胜仗,无异于痴人说梦。这个敌人,若他真的存在,他针对的便不仅仅是蜀汉,而是天下所有不顺从他‘剧本’的势力,我东吴,亦在其中!”

陆逊的一番话,如同重锤,狠狠敲在孙权心上。

他想起了当年赤壁的惊心动魄,想起了周瑜英年早逝的遗憾,脸上的轻慢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深沉的忌惮。

良久,孙权缓缓点头:“伯言所言有理。孤可以允他结盟,但口说无凭,林默必须先拿出诚意来。”

他目光扫向地图,手指点在了荆州南部的一个区域:“你回告蜀汉使者,荆南与交州交界处,有一伙名为‘黑市鬼牙帮’的匪寇,常年勾结魏国奸细,私下贩卖军械,甚至连我东吴的楼船图纸都曾被他们偷运出境。这伙人是扎在我们心口的一根钉子。若林默真有诚意,便替孤拔了这颗钉子。否则,联盟之事,休要再提!”

消息传回江陵,苏锦立刻通过秘密渠道,八百里加急送往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