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暗潮涌进温县门(1 / 2)

汉中北伐枢府中,那股烈酒与豪情交织的气息犹未散尽,却已被一室沉凝的烛火所取代。

密室之内,唯有林默与曹真二人。

烛火摇曳,将两人的影子在墙壁上拉扯得忽长忽短,如同鬼魅。

林默手中把玩着一卷边缘烧焦的竹简,竹片上刻着的古篆若隐若现——正是《潜龙纪事》残页。

他的声音在死寂的密室中响起,平淡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压力:“子丹,你说司马太傅背后另有其人?”

曹真端坐于席上,背脊挺得笔直,但微颤的指尖却出卖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他抬起眼,迎上林默那双仿佛能洞穿一切的眸子,神色复杂到了极点。

“为何此前闭口不谈?”林默的声音陡然转冷,如同腊月的寒冰。

曹真喉结滚动,艰涩地开口:“因为……我曾亲眼见过‘玄首’。”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回忆某种足以击溃心神的恐惧。

“那就不像个人,就好像是藏在命格里的影子。我与司马懿共事,亲见他数次布下绝杀之局,却总在最后关头,因玄首一句批语而更改。他能算人心动念,能借星象改战局,甚至……”曹真的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丝颤栗,“若非你以匪夷所思之法,破了那必死的‘断粮计划’,我几乎以为,你也是他棋盘上,被他选中来推动棋局的傀儡。”

林默的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但他脸上依旧波澜不惊。

曹真深吸一口气,像是要将所有勇气都聚拢起来:“他们的根,不在洛阳,而在河内温县——司马氏的祖祠地宫之下,有一座‘潜龙祭坛’!”

“潜龙祭坛……”林默咀嚼着这四个字,他凝视着墙上那副巨大的中原堪舆图,许久,指尖缓缓地,重重地落在了“河内郡”三个字上。

“来人!”

亲兵推门而入。

“速请姜维将军过来!”

盏茶时间之后,姜维一身戎装,步履沉稳地进入密室。

林默挥手屏退左右,密室的石门缓缓闭合,隔绝了内外一切声息。

“伯约,”林默的声音低沉而凝重,“曹真所言若属实,则此战不止在疆场,更在暗处。有一件九死一生之事,需你去做。”

他将曹真的情报全盘托出,而后指着地图上的温县,“我要你即刻化名‘姜元直’,扮作一名因受朝廷清洗而家道中落的陇西士族,携家眷流亡河北,设法潜入温县,查探司马祖祠的异状。”

姜维剑眉紧锁,毫不犹豫地答道:“为大将军,为兴复汉室,万死不辞!”但他随即又冷静地分析:“只是,此事凶险,我一人前往,若被识破,便是死局,更会打草惊蛇。”

“我知。”林默从袖中取出一枚蜡丸,其色暗沉,散发着一股奇异的草木香气,“此乃南中特制的‘龟息丸’,含于舌下,可假死一日,气息全无,脉搏停滞,必要时可用它脱身。”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我会让孟帅的亲卫阿依随你同行。她精通南中各部方言,可为你伪装口音,更重要的是,她随孟昭容学医多年,擅长察微知病——若真有秘坛祭祀,长期接触某些药物或香料之人,体征必有异样,瞒不过她的眼睛。”

姜维郑重地接过蜡丸,眼中燃起一团烈火:“维,领命!”

同一夜,千里之外的成都,皇宫之外,狂风大作,吹得宫墙上的角楼发出呜呜的悲鸣。

尚书令李恢年事已高,却不敢有丝毫懈怠,亲自带着一队禁军巡查宫禁。

行至一处偏僻的宫道时,他眼角余光瞥见一名洒扫的小宦官,脚步虚浮,呼吸滞涩,仿佛随时会倒下。

李恢久在官场,心思缜密,他不动声色地走近,借着灯笼的光亮,只看了一眼,心中便是一凛。

那宦官的指甲边缘,泛着一层极淡的青色!

这正是他前些时日翻阅林默送来的南中医馆档案时,所记载的一种名为“九幽香”的慢性奇毒的初期症状!

李恢心头警铃大作,他并未声张,只命两名心腹悄然跟上。

一路追踪,竟看到那小宦官踉跄着钻进了一间废弃的偏殿柴房。

身边护卫正欲破门而入,却被李恢抬手拦住。

他凑到门缝边,借着柴房内微弱的火光向里窥探。

只见一个黑衣身影正以一根细长的银针刺入那小宦官的喉头穴位,似乎在逼出什么东西。

而在他身旁的炭炉上,正炖着一锅翻滚的药汤,一股诡异的腥甜气味弥漫开来。

借着跳动的火光,李恢惊骇地看到,那药汤的汤底,竟沉着半片被磨得光滑的龟甲,上面依稀刻着两个古字——“壬寅”。

壬寅祭位!

李恢瞬间汗毛倒竖,他立刻意识到这绝非小事。

他不动声色地缓缓撤出,随即对禁军统领下达了一连串命令,声音压得极低:“立刻封锁此区域,任何人不得进出!另派最可靠的快马,将此地情形绘图,以十万火急送往汉中大将军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