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病帅不病心(1 / 2)

陆逊的手指死死抠住书案边缘,青瓷笔山被撞得滚落在地,碎成几片。

他喉间腥甜翻涌,终是没能忍住,俯身剧烈咳嗽起来,指缝间渗出点点猩红,在素白的袖口洇成暗红的梅。

“大都督!“外间传来仆役惊慌的呼声。

陆逊猛吸一口气,抓起案上的锦帕按在唇上,待气息稍稳,才哑着嗓子喝止:“退下。“他望着帕子上的血渍,忽然笑了——这血来得正好,省得他再装病。

三封密报仍摊在案头。

最上面那封是张承的手书,墨迹未干:“承宁守江夏,不做阶下囚。“字迹如刀刻,和当年那个在濡须口与他共饮的少年将军一般刚硬。

陆逊指尖抚过“不做阶下囚“五字,忽想起去年秋猎,孙权拍着张承的肩说“孤视卿如子“,如今倒成了“拥兵自重“的逆臣。

第二封是周穆新作的《江表安危论》抄本。

他只扫了几行便觉刺眼:“魏占中原,虎视江南;吴若自乱,与为虎添翼何异?“这文章不知经了多少人转抄,墨色深浅不一,连句读都被改得更顺口——分明是照着市井百姓的口吻调过的。

陆逊忽然想起昨日去太初宫,听见两个小宦官在偏殿议论:“若真让魏兵打进来,咱们这些做下人的,怕连条活路都没......“

第三封最薄,是会稽传来的商报:“蜀锦契书三日售罄,求加印。“诸葛琳琅的锦绣庄这次推出的“忠义锦“,纹样是白鹤立松,售价竟是普通蜀锦的三倍。

可江东士族偏买得疯——白鹤是高洁,青松是守节,这暗喻谁听不明白?

陆逊想起今早收到的私函,吴郡顾氏的家主在信里写:“锦缎虽贵,总比项上人头便宜。“

案头的铜漏滴答作响。

陆逊摸出狼毫,笔尖悬在素笺上迟迟未落。

他想写:“陛下,张承无反心,魏谍才是大患。“又想写:“周穆之文虽逆耳,却道尽江东危局。“可最终,墨迹只在纸上晕开个模糊的点——他想起上月朝会,自己力谏不可与魏暗通,孙权拍案骂他“迂腐“;想起前日吕壹来探病,话里话外都是“大都督该为家族想想“。

“非我不忠,实君不明;非我不战,实势已去。“

陆逊突然将素笺揉成一团,扔进铜炉。

火焰舔过纸页,“实势已去“四个字在火光中扭曲,像极了当年赤壁之战后,他在江边看着曹军败走时的残阳。

林默的军帐里烛火通明。

细作刚送来建业的密报,他指尖敲着案上的竹简,嘴角勾起半分笑意:“陆逊这病,倒比建康城的雨还假。“

“大人是说......“周穆刚开口,便被林默抬手止住。

“让人去请诸葛娘子。“林默转向书童,“再让绣坊连夜赶工——加印五千匹白鹤松纹锦。“他抽出一支令箭,在羊皮地图上画出江东诸将的驻地,“每匹锦附笺,只写'蜀知公心未堕,故不敢轻动刀兵'。“

诸葛琳琅进来时,身上还带着绣坊的丝线香。

她扫了眼案上的纹样,便明白过来:“白鹤立松,取'岁寒知松柏'之意,暗喻孤臣守节......好个攻心术。“

林默将密报推给她:“会稽的契书卖光了,说明江东士族怕魏兵甚于怕咱们。这五千匹锦,要让那些骑墙的将领知道——蜀不逼,魏才是死敌。“

诸葛琳琅指尖抚过纹样,忽然抬眼:“需不需要在锦缎边缘加金线?贵些,更显诚意。“

“好。“林默笑着点头,“就用咱们新制的赤金缕,比普通金线亮三分。“他顿了顿,又补一句:“附笺的字用墨青,别太扎眼——要让他们觉得,这是蜀在暗处替他们留的退路。“

三日后,江夏江面上漂来三艘商船。

船主掀开舱板,露出整整齐齐码着的锦箱。

为首的商人摸出块锦帕,对守江的校尉笑道:“这是蜀地新到的'忠义锦',将军可愿赏脸看看?“

校尉刚展开锦缎,便见白鹤振翅,松枝遒劲,帕角还压着张小笺。

他扫了眼笺上字迹,手突然抖起来——这是他上个月偷偷写给老家的信里提过的,老母亲最爱的白鹤纹样。